牦牛、牛、牛血清蛋白分析

牦牛、牛、牛血清蛋白分析

一、牦牛、犏牛、黄牛的血清蛋白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琪,张全伟,张勇,马友记,赵兴绪[1](2018)在《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比较分析牦牛不同年龄阶段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为牦牛的育种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甘肃省天祝县和青海省西宁市2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牦牛共计650头。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和毛样物理性能测定。运用SPSS22.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生产性能各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白蛋白、尿素氮、磷、肌酐及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差异显着(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毛样在拉直长度、断强力、屈服点、强度及直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生产性能各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为牦牛开发利用和生产实践提供可靠保障。

陈婕,罗觅,陶敏,段巍,张纯,覃钦博,肖军,刘少军[2](2016)在《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远缘杂交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它可以是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杂交.远缘杂交可以把属于不同种、属等远缘遗传关系的不同个体的生物特性结合起来,突破种间界限,扩大遗传变异,是创制具有遗传变异、可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系乃至新种群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分析和归纳大量国内外有关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长期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的研究结果,在对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实验的具体例子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和总结了动、植物中远缘杂交形成不同倍性生物后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概述了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和归纳了导致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形成存活和不存活后代的可能原因;还对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为系统地比较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的遗传、繁殖、生长性状等生物学特性提供较系统的研究资料,以阐明它们在遗传育种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共性作用及重要意义.

拜彬强[3](2015)在《生长期牦牛舍饲育肥及肉品质调控日粮的适宜能量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探究了全舍饲条件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情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8头生长期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三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进行全舍饲试验。日粮精料能量水平分别为低能量(代谢能8.36MJ/kg),中能量(代谢能11.15 MJ/kg),高能量(代谢能13.58 MJ/kg),分别饲喂三个处理组,粗饲料为燕麦青干草。预饲期40天,正式期180天。试验结果表明: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牦牛的末体重较初始体重分别增加了31.20%、49.63%和51.31%;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高于低能量组(P<0.05);中能量组与高能量组的最佳饲喂时间分别是169d和92d;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尿素氮(BUN)含量显着上升(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随饲喂时间的变化不显着,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该试验表明,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日增重效果越好,但结合经济效益考虑,中能量组日粮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长期全舍饲,除了BUN变化显着外,对于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着影响。试验二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每个处理组各选择4头牦牛,饲喂日粮不变,进行预饲期7天,正式期3天的消化试验。正式期进行3天的全收粪。试验结果表明:中能量组DM、OM及CP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低能量组和高能量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高能量组EE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中能量组和低能量组的NDF、ADF消化率均显着高于高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和中能量组Ca的消化率均显着高于低能量组(P<0.05),且中能量组最高。该试验表明,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牦牛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降低,但对于其它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均有所提高。试验三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情况的影响试验分组同试验一,其中预饲期15天,正式期15天。正式期最后一天晨饲3h后,口腔采集瘤胃液样品。试验结果表明:随能量水平的升高,瘤胃pH及MCP显着升高(P<0.05);但VFA的总量及原虫数量却显着下降(P<0.05);中能量组总脱氢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当能量水平过高时,又下降至低能量组的水平;各处理组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该试验表明,日粮高脂水平能抑制牦牛的能量代谢,对于瘤胃发酵指标产生显着影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四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一结束后,对所有牦牛进行集中屠宰试验。采集右侧12~14肋骨间背最长肌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能量水平对牦牛的肉色、pH、屠宰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中能量组的剪切力显着低于高能量组(P<0.05)。该试验表明,适宜的能量水平能提高牦牛肉嫩度。综上所述,随日粮能量水平的上升,牦牛日增重显着升高,且中能量组牦牛日增重效果最好,结合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情况、肉品质及总体的经济效益考虑,中能量组(代谢能11.15MJ/kg)饲料比较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

张卓慧,陈婕,黎玲,陶敏,张纯,覃钦博,肖军,刘筠,刘少军[4](2014)在《动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远缘杂交是指亲缘关系在种间及种间以上的生物之间的杂交,它可以使基因组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从而导致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都发生改变.如果远缘杂交后代两性可育,则可以通过自交繁衍形成遗传变异的品系,它们在生物进化、遗传和育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和归纳大量国内外有关动物远缘杂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长期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的研究结果,对动物远缘杂交研究的最近概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综述,其中介绍了动物门间、纲间、目间、科间、亚科间、属间和种间的杂交状况,阐述了鱼类远缘杂交品系的形成规律和遗传变异特性及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等.本文在生物进化和动物遗传育种方面具有意义.

曾玉峰[5](2013)在《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mtDNA D-环序列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和线粒体DNA两种分子标记从核内和核外遗传物质两个水平研究了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玛曲牦牛、碌曲牦牛、夏河牦牛、天祝牦牛、天祝白牦牛和肃南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了聚类、网络关系、主成分和遗传结构等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240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15个微卫星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73。15个微卫星座位中,MGTG7座位多态性最高。15个微卫星座位在每个群体中共发现的等位基因数的范围为74~106个,其中在玛曲牦牛群体中为最多(106个),其次为碌曲牦牛群体(99个)和夏河牦牛群体(96个),在天祝牦牛群体为91个,肃南牦牛群体为87个,在天祝白牦牛群体仅为74个。2.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数值表明在研究的6个牦牛群体中,来自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3个牦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天祝白牦牛和肃南牦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3.DA和DS遗传距离的数值表明,在研究的6个牦牛群体中,来自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3个牦牛群体(玛曲牦牛、碌曲牦牛和夏河牦牛)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余3个来自祁连山的牦牛群体(天祝牦牛、天祝白牦牛和肃南牦牛)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4.在以DA和DS遗传距离为基础构建的NJ系统树中,6个牦牛群体分为明显的两支,即天祝牦牛、天祝白牦牛和肃南牦牛3个群体聚为一类,而玛曲牦牛、碌曲牦牛和夏河牦牛群体另为一类。5.主成分PC1-PC2-PC3的三维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碌曲牦牛群体、夏河牦牛群体和玛曲牦牛群体具有相似的主要成分,而天祝牦牛、天祝白牦牛和肃南牦牛3个群体间具有相似的主要成分。6.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1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据的遗传结构推导分析表明:当k=2时,肃南牦牛群体、天祝牦牛群体和天祝白牦牛群体在遗传结构相似,可归为一类,而玛曲牦牛群体、碌曲牦牛群体和夏河牦牛群体在遗传结构上相似,归为另一类。7.研究发现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240个个体的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变异为891~895bp,其中(G+C)含量为38.80%,(A+T)含量为61.20%,说明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mtDNAD-loop区富含A和T。8.6个牦牛群体240个体mtDNA D-loop序列共发现60个变异位点,变异主要集中在200~400bp之间,变异位点数为29个,占总变异位点数的48.33%,说明该区域为牦牛mtDNAD-loop区的高变区。9.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240个牦牛mtDNA D-loop序列通过分析共发现41种单倍型。其中在玛曲牦牛和碌曲牦牛群体发现的单倍型数最多,均为21个,其次为夏河牦牛群体,单倍型数为18个,但在天祝白牦牛群体发现的单倍型数最少,仅为11个。单倍型多样度在玛曲牦牛群体和碌曲牦牛群体都较高,其值均在0.900以上,但在天祝白牦牛群体较低,仅为0.662;其次在肃南牦牛群体中也较低,为0.754。核苷酸多样度的数值反映的结果与单倍型多样度反映的结果一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以玛曲牦牛群体最高,为16.47,而在天祝白牦牛群体仅为8.20。10.用41个研究发现的牦牛mtDNA D-loop的单倍型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和网络关系分析表明,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可能具有2个母系起源,这一结果与6个牦牛群体核内微卫星DNA标记研究结果一致。

李贤[6](2009)在《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黄牛和牦牛杂交F1代犏牛雄性不育是牦牛杂交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最大障碍,因此探明F1代犏牛雄性不育的机理成为牦牛杂交育种与改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犏牛雄性不育可能与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损伤尤其是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有关。Dmcl (disrupted meiotic cDNA). Rad51(recombination protein A)、RPAl(replication protein A,RPA)和BLM(Bloom syndrome protein)基因是参与哺乳动物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修复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敲除和表达水平的降低均会引起精母细胞减数分裂障碍,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为探讨减数分裂期同源重组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本文采用RT-PCR克隆测序、荧光定量PCR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Dmcl、Rad5l、RPAl和BLM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黄牛、牦牛和犏牛Dmcl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的研究根据黄牛Dm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Dmcl基因部分cDNA序列,全长均为1059bp,两段序列包含完整的ORF,全长为1023bp,编码34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犏牛氨基酸序列与黄牛和牦牛的同源性为100%,与其他动物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牛Dmcl与其它物种一样,含有大肠杆菌(E.coli) RecA蛋白家族保守的第二结构域部分,包括两个核苷酸结合位点和DNA结合区,说明Dmcl蛋白在功能和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推测牛Dmcl与人、鼠一样,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黄牛、牦牛和犏牛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其他哺乳动物聚类,与鸟纲动物距离较远,与经典分类学方法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mcl基因在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着低于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且犏牛表现出来的减数分裂障碍表型与小鼠Dmcl基因突变或敲除的表型一致,推测Dmcl基因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是犏牛雄性不育的候选基因。2.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Rad51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根据黄牛Rad5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Rad5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ad51基因在黄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犏牛次之,牦牛最低,但差异均不显着,说明Rad5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无关,而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ad5l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3.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RPAl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根据黄牛RPA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RPAl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PAl基因在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在黄牛、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着(P<0.05),说明RPA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可能有一定关系。4.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LM基因nRNA表达水平研究根据黄牛BL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BLM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LM基因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BLM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无关。因此,犏牛雄性不育可能是由Dmcl基因表达水平偏低或RPAl基因表达水平偏高造成的,部分同源重组基因的低表达或高表达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

徐洪涛[7](2009)在《牦牛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及其DNA甲基化修饰分析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成年健康雄性牦牛和犏牛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克隆筛选Boule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体,对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oule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体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且运用同源扩增、PCR克隆测序方法获得牦牛睾丸组织Boule基因差异甲基化区(DMR)序列,运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了该基因基因DMR甲基化状态,为研究犏牛雄性不育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1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的克隆筛选本试验根据黄牛Boule基因序列(NM001102115)设计两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着重对Boul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结果第一对引物扩增出两条序列长分别为802bp和766bp,第二对引物扩增出的序列长362bp,序列拼接后为两条序列:1037bp、1001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U187434; GU187435。对这两条序列进行分析,我们找到了标准的"GT"、"AG"位点,严格遵循"GT-AG"剪接规则。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两条序列为Boule基因的两条选择性剪接体,分别命名为Boulel、 Boule2。2Boulel、Boule2核苷酸及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借助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和相关生物学软件,筛选出的Boulel(?)勺开放阅读框长849bp,跟正常序列相比缺失了外显子3的5’端36bp碱基,从而导致开放阅读框少了12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比对发现剪接部位位于RRM结构域内,但是没有影响到RNP1、RNP2区域,Boule基因的Reapt区域未发生剪接;Boule2的开放阅读框长813bp,跟正常序列相比缺失了外显子3的5’端72个bp碱基,从而导致开放阅读框少了24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比对发现在RRM区域没有发生剪接,选择性剪接发上在Boule基因的Reapt区域。对两者的蛋白分析发现,Boulel比Boule2少一个α螺旋,它们的RRM三维结构也证实了这一点,推测Boulel与雄性不育有着密切的关系。3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l、Boule2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l、Boule2的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睾丸组织中剪接体Boulel的mRNA表达量高而犏牛的表达量低,其中犏牛与牦牛的表达量差异极显着(P<0.01)。牦牛睾丸组织中剪接体Boule2的mRNA表达量高而犏牛的表达量低,其中犏牛与牦牛的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4牦牛Boule基因5’端CpG岛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本实验根据黄牛Boule基因序列(NW001494657.1)设计引物扩增了牦牛Boule基因的5’端序列,并对牦牛、黄牛和犏牛Boule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牦牛Boule基因的5’端存在CpG岛,CpG岛长2000bp,包含启动子区、第一外显子和第一内含子;犏牛Boule5’端DNA甲基化水平(17.5%)极显着高于黄牛(5.2%)和牦牛(7.0%)(P<0.01)。可见犏牛Boule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缺乏、雄性不育的表型是一致的,说明Boule基因的甲基化对Boule基因mRNA的表达调控起重要作用,可能对犏牛生精细胞减数分裂、雄性不育有重要影响。

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徐惊涛,窦全林,常怀普[8](2009)在《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野牦牛(Bosgrunniens mutus)的遗传多样性,对6头野牦公牛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FJ548840~FJ548845),结合GenBank中已刊登的2条野牦牛的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7.0.9、DnaSP4.10.1、Arlequin3.1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全部8条序列开展了比对分析,确定了多态位点与单倍型数目,计算了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结果表明8条野牦牛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891~894bp之间,其中A、T、G和C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68%、28.65%、13.46%和25.21%,A+T的平均含量为61.33%。排除4处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到39处转换和颠换位点,占分析序列总长度的4.38%,其中包括4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为0.9643,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144,提示野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董丽艳[9](2009)在《减数分裂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肉质好、用途广泛等优点,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其生产性能低,于是人们采用种间杂交改良的方式,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后代乳肉生产性能。将黄牛和牦牛杂交,杂种一代犏牛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生长发育快、早熟,适应范围扩大,世代间隔缩小,畜群周转加快,奶、肉、役力都大幅度提高,深受牧区、半农半牧区和邻近农区群众的欢迎。但由于种间杂交,生殖隔离的作用在这些杂交后代犏牛上体现为雄性不育,因而无法将杂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横交的方式固定下来,这成为牦牛杂交改良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探明犏牛雄性不育机制成为近年来牦牛杂交改良和育种有待解决的难题。研究发现犏牛雄性不育可能与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密切相关。Cdc2.Cdc25A、vasa、pum2基因是影响减数分裂的重要基因,为探讨减数分裂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dc2、Cdc25A、vasa和pum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1.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Cdc2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本实验根据牛Cdc2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NC007329)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PCR扩增,该基因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都有表达,产物为283bp;通过RT-PCR险测Cdc2基因在牦牛睾丸、附睾、副性腺、垂体、下丘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肌,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各组织中都有表达,验证了它广泛表达的特点并说明它是细胞周期运行和细胞增殖的主要调控者。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Cdc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dc2基因在在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在黄牛、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说明Cdc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2.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本实验根据牛Cdc25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BC151493)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PCR扩增,该基因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都有表达,产物为385bp;通过RT-PCR检测Cdc25A基因在牦牛睾丸、附睾、副性腺、垂体、下丘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肌,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各组织中都有表达,验证了它广泛表达的特点并说明它是细胞周期运行和细胞增殖的主要调控者。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Cdc25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dc25A基因在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在黄牛、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表明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3.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vasa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本实验根据牛vas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NM173979)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PCR扩增,该基因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都有表达,产物为172bp;通过RT-PCR检测vasa基因在牦牛睾丸、附睾、副性腺、垂体、下丘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肌,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仅在生殖细胞中表达,是影响精子发生的重要候选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vas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它在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在黄牛、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说明vas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4.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pum2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本实验根据牛pum2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XM864456)设计引物,并以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NA为模板,PcR扩增,该基因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都有表达,产物为220bp;通过RT-PCR检测pum2基因在牦牛睾丸、附睾、副性腺、垂体、下丘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肌,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牦牛睾丸和卵巢中高表达,是影响生殖细胞发育的候选基因。比较它在黄牛、牦牛、犏牛睾丸中的表达水平,三者差异不显着,说明pum2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没有直接关系.

刘建国[10](2009)在《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组织结构及肺动脉血管壁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及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海拔4000m左右)及兰州地区各5例藏獒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动脉血管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藏獒肺脏对高原低氧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从而为藏獒的繁殖和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人类高原医学的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藏獒肺胸膜较厚,其中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较厚,固有层与外膜有较多弹性纤维。肺呼吸部肺泡管的数量多,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多条肺泡管,肺泡管宽大。许多肺泡常呈现萎陷的小囊,分布在肺泡管周围。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并呈扩张状态,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肺内肥大细胞数量相对较少,细胞形态为圆形和卵圆形,细胞浆内有粗大的颗粒,主要分布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隔中而肺动脉外膜及血管周围很少有肥大细胞的存在。动脉血管壁的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藏獒肺小动脉中膜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高于牦牛和驼马。肺脏超微结构显示,藏獒肺泡表面也覆盖Ⅰ型上皮细胞和Ⅱ型上皮细胞,Ⅰ型上皮细胞占据肺泡的绝大部分。Ⅰ型上皮细胞扁平,其细胞核呈扁平椭圆形,含核部分相对较厚,其余部分则很薄,核周胞质内有少量细胞器。Ⅰ型上皮细胞的内表面常有许多微小突起,胞质中含有多量吞饮小泡,有时可见Ⅰ型上皮细胞有间断之处。Ⅱ型上皮细胞体积较大,嵌于Ⅰ型上皮细胞之间,呈高突状,其细胞器发达,胞浆中有较多嗜锇板层小体(Osmio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Ⅱ型上皮细胞与Ⅰ型上皮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相连。藏獒肺脏的气-血屏障由Ⅰ型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各层厚度在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非含核部与肺泡Ⅰ型上皮细胞非含核的对应部则很薄,构成藏獒肺脏重要的呼吸膜。呼吸膜基膜结构均质,毛细血管连续,内皮细胞中有大量吞饮小泡。

二、牦牛、犏牛、黄牛的血清蛋白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牦牛、犏牛、黄牛的血清蛋白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样品及仪器设备与试剂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1.2.1 体尺及屠宰性能的测定
        1.2.2 毛样品质性能的测定
        1.2.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产肉性能分析
    2.2 生化指标
    2.3 生理指标
    2.4 牦牛毛样的物理性能
        2.4.1 毛样拉直长度
        2.4.2 毛样的断裂伸长
        2.4.3 毛样的断强力
        2.4.4 牦牛毛样的强度
        2.4.6 牦牛毛样的屈服点
        2.4.7 牦牛毛样的细度
3 讨论

(3)生长期牦牛舍饲育肥及肉品质调控日粮的适宜能量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牦牛的现状
        1.1 牦牛的数量及分布
        1.2 牦牛的分类
        1.3 牦牛的生产性能及特点
    2 营养水平对反刍动物影响的研究
        2.1 能量水平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
        2.2 蛋白质及能氮比例对反刍动物研究
    3 双低油菜籽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
        3.1 双低油菜籽概述
        3.2 双低油菜籽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4 牦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牦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降低
        4.2 草场超载过牧,草畜矛盾突出
        4.3 冷季掉膘严重,补饲方法有待商榷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 材料与方法
        1.2 指标测定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总体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生长期牦牛舍饲效益的探究
        2.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总体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日增重的影响
        3.3 高精粗比条件下生长期牦牛舍饲效益的探究
        3.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 材料与方法
        1.2 指标测定与方法
        1.3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DM及OM消化率的影响
        2.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CP及EE消化率的影响
        2.3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NDF及ADF消化率的影响
        2.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Ca及P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DM及OM消化率的影响
        3.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CP及EE消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NDF及ADF消化率的影响
        3.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Ca及P消化率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瘤胃发酵情况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 材料与方法
        1.2 指标测定与方法
        1.3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pH、总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NH_3-N浓度和MCP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原虫数量的影响
        2.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VFA含量及其组成比例的影响
        2.5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及其组成比例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pH和总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NH_3-N浓度和MCP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原虫数量的影响
        3.4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VFA含量及其组成比例的影响
        3.5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及其组成比例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肉品质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 材料与方法
        1.2 指标测定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屠宰率的影响
        3.2 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肉部分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1 论文总体结论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动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动物远缘杂交概况
    1.1门间杂交
    1.2纲间杂交
    1.3目间杂交
    1.4科间杂交
    1.5亚科间杂交
    1.6属间杂交
    1.7种间杂交
2鱼类远缘杂交品系的形成
3鱼类远缘杂交品系的遗传变异特性
    3.1四倍体鲫鲤品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
    3.2四倍体鲫鲂品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
    3.3鲂鲌品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
4鱼类远缘杂交品系的应用

(5)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mtDNA D-环序列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1 形态学方法
        2.2 细胞学方法
        2.3 蛋白质多态技术
        2.4 分子标记技术
        2.5 DNA 序列分析
    3 线粒体 DNA 在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优势
        3.1 线粒体 DNA 的分子结构与特点
        3.2 线粒体 DNA 在动物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3.3 DNA 序列分析的模型
        3.4 系统发育树及其构建方法
    4 国内牦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进展
        4.1 牦牛的动物学分类地位
        4.2 我国牦牛的起源与进化
        4.3 中国主要牦牛品种(类群)
        4.4 牦牛在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
        4.5 我国牦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试验试剂、试验仪器设备、溶液配制及引物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用相关溶液试剂配制
        1.5 微卫星 DNA 标记扩增引物
        1.6 mtDNA D-loop 序列扩增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3 DNA 质量及浓度检测
        2.4 PCR 扩增体系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1.1 牦牛基因组 DNA 检测结果
        1.2 牦牛 PCR 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结果
        1.3 15 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与等位基因变异分析
        1.4 杂合度分析
        1.5 遗传距离计算
        1.6 聚类分析
        1.7 主成分分析
        1.8 群体遗传结构的推导
    第二节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 MTDNAD-LOOP 序列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2.1 牦牛 mtDNA D-loop 序列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结果
        2.2 牦牛 mtDNA D-loop 序列测定结果
        2.3 牦牛 mtDNA D-loop 序列变异分析
        2.4 单倍型及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2.5 系统发育分析
        2.6 mtDNA D-loop 序列的网络关系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 讨论
        1.1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异
        1.2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微卫星座位遗传多样性
        1.3 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
        1.4 主成分分析与遗传结构分析
        1.5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线粒体 DNA D-loop 序列遗传多样性及其利用保护
        1.6 甘肃境内 6 个牦牛群体线粒体 DNA D-loop 序列的系统发育与母系起源
    第二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杂种一代犏牛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1 牦牛起源的研究
        2 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
        2.1 犏牛精子发生水平的探究
        2.2 牦牛、犏牛生殖器官的比较
        2.3 细胞内分泌学的研究
        2.4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5 生化遗传学的研究
        2.6 促进育性恢复的尝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同源重组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1 精子发生过程
        2 精子发生的基因调控
        2.1 生精细胞周期蛋白基因
        2.2 cAMP反应元件调节子
        2.3 干细胞因子基因
        2.4 热休克蛋白家族
        2.5 DAZ家族
        2.6 原癌基因
        2.7 其他相关基因
        3 同源重组在减数分裂中的作用
        3.1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3.2 同源重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睾丸组织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1.9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Dmc1基因和β-actin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2.2 黄牛、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
        2.3 黄牛、牦牛和犏牛Dmc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与结构预测
        2.4 黄牛、牦牛和犏牛Dmc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2.5 系统发育分析
        2.6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Dm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Rad51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Rad51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ad5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RP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RPA1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RPA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LM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BLM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BLM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附录
    1 RNA提取所需DEPC水的配制
    2 琼脂糖电泳试剂配制
致谢

(7)牦牛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及其DNA甲基化修饰分析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牦牛及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
        1 我国牦牛资源及其遗传改良
        1.1 牦牛资源概况
        1.2 牦牛的遗传改良
        2 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
        2.1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2 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2.3 生化遗传学研究
        2.4 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
        2.5 BOULE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选择性剪接体的研究进展
        1 选择性剪接的机制
        1.1 RNA的剪接
        1.2 RNA的选择性剪接
        2 选择性剪接的调节机制
        2.1 mRNA剪接位点的选择
        2.2 调控选择性剪接的途径
        2.2.1 信号传导途径调节选择性剪接
        2.2.2 PTB/hnRNP调节选择性剪接
        2.2.3 GC-AG型内含子的剪接
        2.2.4 多因素调节选择性剪接
        2.2.5 mRNA选择性剪接与疾病
        参考文献
    第三章 DNA甲基化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DNA甲基化与CPG岛
        2 DNA甲基化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3 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第四章 牦牛睾丸组织中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的筛选、鉴定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1 试剂
        1.2.2 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和反转录
        1.3.1 组织总RNA提取
        1.3.2 反转录过程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1.5 RT-PCR反应和产物回收
        1.5.1 RT-PCR反应
        1.5.2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5.3 目的片段回收
        1.6 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9-T Vector上(TA克隆)
        1.6.1 PCR产物与pMD19-T Vector连接反应
        1.6.2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1.6.3 转化
        1.6.4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1.7 序列的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睾丸组织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的筛选结果
        2.2 Boule基因剪接变异体序列分析
        2.3 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产物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分析
        2.4 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预测
        2.5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Boule1、Boule2剪接体mRNA荧光定量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牦牛BOULE基因5’端CPG岛DNA甲基化水平及其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牦牛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
        1.4 引物设计
        1.5 Boule基因5’端差异甲基化区域的扩增
        1.6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7 目的片段回收
        1.8 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9-T Vector上(TA克隆)
        1.8.1 PCR产物与pMD19-T Vector连接反应
        1.8.2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1.8.3 转化
        1.8.4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1.9 序列的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10 基因组DNA的亚硫酸氢钠修饰
        1.11 BSP扩增反应
        1.12 序列的确认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克隆与测序
        2.2 同源性分析
        2.3 序列特征分析
        2.4 牦牛Boule基因5'端DMR的BSP扩增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全文创新
附录
    1 RNA提取所需DEPC水的配制
    2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银染配方
        2.1 PAGE电泳
        2.2 银染
    3 琼脂糖电泳试剂配制
    4 牦牛睾丸BOULE1蛋白的ELM分析
致谢

(8)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基因组DNA提取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 野牦牛mtDNA D-loop 区全序列PCR扩增
    1.4 野牦牛mtDNA D-loop 区PCR扩增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牦牛mt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
    2.2 野牦牛mtDNA D-loop 区单倍型及核苷酸的多样度
3 讨论

(9)减数分裂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1 黄牛、牦牛、犏牛简介
        2 犏牛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2.1 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
        2.2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3 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2.4 生物化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精子发生及其相关基因
        1 Sertoli细胞对精子发生的调节作用
        2 雄激素对精子发生的调节作用
        3 精子发生的基因调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Cdc2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Cdc2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牦牛Cdc2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2.3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Cdc2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Cdc25A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牦牛Cdc25A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2.3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vasa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vasa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牦牛vasa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2.3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vasa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pum2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组织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1.6 PCR反应和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牦牛和犏牛pum2基因和β-actin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牦牛pum2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2.3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pum2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附录
    1 RNA提取所需DEPC水的配制
    2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银染配方
        2.1 PAGE电泳
        2.2 银染
    3 琼脂糖电泳试剂配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组织结构及肺动脉血管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家畜肺脏的基本形态结构
        1 肺脏一般形态
        2 肺脏组织结构
        2.1 肺导气部
        2.1.1 肺内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2.1.2 细支气管
        2.1.3 终末细支气管
        2.2 肺呼吸部
        2.2.1 呼吸性细支气管
        2.2.2 肺泡管
        2.2.3 肺泡囊
        2.2.4 肺泡
        2.2.5 肺动脉和肺静脉
        2.2.6 气-血屏障
    第二部分 高原动物肺脏特性的研究现状
        1 高原低氧对动物的影响
        1.1 高原低氧等环境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1.2 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
        2 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2.1 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血液学特性
        2.1.1 红细胞(RBC)数及血红蛋白(Hb)含量
        2.1.2 Hb的氧亲和力
        2.1.3 血液的粘滞性
        2.2 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肺动脉特性
        2.3 低氧环境对高原动物肥大细胞的影响
        2.4 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心肺特性
        2.5 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其它一些特性
        2.6 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遗传特性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藏獒肺脏的一般结构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石蜡包埋切片
        1.2.2 染色及光镜观察
        1.2.3 超薄切片的制作方法
        2 结果
        2.1 眼观形态
        2.2 组织结构特性
        2.2.1 肺胸膜
        2.2.2 导气部
        2.2.3 呼吸部
        2.2.4 肥大细胞
        2.2.5 肺泡壁与气血屏障
        3 结论与讨论
        3.1 藏獒肺组织一般结构特点
        3.2 藏獒肺脏其它组织学特性
    实验二 不同海拔高度的藏獒肺动脉血管特性及结构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切片的制作方法
        1.2.2 染色方法
        1.2.3 测量与统计
        2 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牦牛、犏牛、黄牛的血清蛋白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分析[J]. 王琪,张全伟,张勇,马友记,赵兴绪. 中国兽医学报, 2018(01)
  • [2]动物和植物远缘杂交比较研究[J]. 陈婕,罗觅,陶敏,段巍,张纯,覃钦博,肖军,刘少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10)
  • [3]生长期牦牛舍饲育肥及肉品质调控日粮的适宜能量水平研究[D]. 拜彬强. 青海大学, 2015
  • [4]动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J]. 张卓慧,陈婕,黎玲,陶敏,张纯,覃钦博,肖军,刘筠,刘少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02)
  • [5]甘肃境内6个牦牛群体mtDNA D-环序列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D]. 曾玉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 [6]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D]. 李贤.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2)
  • [7]牦牛Boule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及其DNA甲基化修饰分析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D]. 徐洪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8]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J]. 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徐惊涛,窦全林,常怀普. 生态学报, 2009(09)
  • [9]减数分裂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研究[D]. 董丽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10]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组织结构及肺动脉血管壁的比较研究[D]. 刘建国.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牦牛、牛、牛血清蛋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