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柏树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福建柏树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一、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麻云霞[1](2021)在《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药用植物、食用和蜜源树种,也是治理荒漠化、绿化荒山、美化城市的优良树种,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但目前文冠果多数仍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类型极其混杂,种子来源不清,生长慢,产量低,生态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本文以26个地理种源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种子的特性、多点苗期生长特征和作为砧木造林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文冠果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文冠果含油率变异较大,在56.54~76.27%之间,脂肪酸含量丰富,共有18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和油酸,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柴油特性指标均符合ASTM D6751-2010,EN 14214-2008和GB/T 20828-200等国际标准。种子内含有17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VB1、VB2和VE的平均含量值较高。26个种源中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最为优质的种源有内蒙古甘旗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奈曼、内蒙古库伦和山东东营,这些种源的种子是生产中食用油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俱佳的首选资源。(2)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指标最好的种源地为内蒙古图布信,种子的活力和含水率为93.29%和13.28%,吸水特性分为急速吸水时期、平缓吸水时期和生长吸水期三个时期。且形态和质量指标在组间和组内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重复力也较高。处理方式、种源地及其交互效应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为处理方式B—沙藏+5%PEG浸泡24小时,发芽性能最好的种源为内蒙古科尔沁。种子的形态质量和发芽指标整体呈现西—东梯度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与种子品质特性的变异模式类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图布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舍伯吐和黑龙江牡丹江为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性表现最好的种源。(3)辽宁彰武(东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文冠果优质种源有内蒙古奈曼、扎鲁特和辽宁海城,山东安丘(华东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山东东营、安丘和内蒙古库伦,陕西靖边(西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内蒙古科尔沁、奈曼和北京房山,这些种源可在辽宁、山东和陕西三省或与本文试验地类似的立地环境进行推广。不同试验点的优质种源并不完全相同,其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叶干质量和枝干质量均会随着试验地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时考虑平均株高与地径的情况下,内蒙古库伦、山东东营种源的平均育种值也为最高,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4)用26个种源二年生文冠果做砧木,嫁接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和‘中石9号‘,总体亲和性‘中石9号‘高于‘中石4号‘。内蒙古奈曼、山东东营、内蒙古库伦砧木种源嫁接成活率最高,河北张家口最低;内蒙古奈曼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4号‘后,果实产量最高,内蒙古科尔沁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9号‘后,果实产量最高。综合生长、生理特性和果实产量等多个指标得出:嫁接‘中石4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内蒙古奈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北京房山和山东临沂,嫁接‘中石9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陕西靖边、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内蒙古奈曼、北京房山和辽宁关山。

金念情,杨彬,韦小丽,肖龙海,段如雁[2](2021)在《不同种源花榈木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不同种源花榈木在贵阳的生长特性和差异,该文通过对10个种源地花榈木进行育苗试验,测定其两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根系活力,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10个种源花榈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着(P<0.05),表明不同种源花榈木光合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具有较大差异,浙江杭州和浙江永康花榈木是具有较高光合生长潜力的种源。(2)种源间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硝态氮、根系活力存在显着差异,福建建瓯种源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最高,能够将光合原初反应过程中积蓄的光能进行高效地传递,促进碳的同化;贵州花溪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硝态氮含量最高,对氮元素的利用能力较强,能够促进植物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等的合成;贵州望谟种源根系活力最大,吸收养分的能力强。(3)各种源间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分配存在显着差异,浙江杭州种源的植株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生长表现好,安徽黄山种源的植株矮小,生长表现较差;浙江杭州种源将生物量更多分配在根和叶,提高其根系吸收养分和叶片获取光能的能力,安徽黄山种源总体生物量积累最少,长势最差。(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种源的花榈木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杭州种源>贵州黎平种源>浙江永康种源>贵州望谟种源>福建建瓯种源>贵州凯里种源>贵州石阡种源>贵州花溪种源>贵州平塘种源>安徽黄山种源。综上结果表明,浙江杭州、贵州黎平和浙江永康种源花榈木对贵阳地区立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

李肇锋,黄华明,周俊新,余荣卓,陈杰[3](2020)在《多花山竹子地理种源初步评价与早期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林果场苗圃地,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福建省18个地理种源的3年生多花山竹子幼林进行初步评价与早期选择。结果表明:参试的18个地理种源的3年生多花山竹子树高、生物量、基径等3个表型特征早期表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219、0.7009、0.8674,变异系数分别为17.45%、26.58%、11.18%。初步筛选出泉州德化、南平浦城、南平延平等3个多花山竹子优选地理种源,其树高、生物量、基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0.5168 m、112.72 g、0.40 cm、21.72%,0.5094 m、110.83 g、0.39 cm、27.76%,0.5064 m、109.32 g、0.38 cm、15.51%。

李渊顺,沈秋水,温志成,吴木花,许煌忠[4](2020)在《福建柏不同种源幼林期生长差异及早期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初步掌握福建柏种源早期的性状变现差异,对3 a生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表现出极显着差异,冠幅的差异不明显。以25%的入选率,初步选择安溪、广西柳州、闽清和上杭4个种源。最好的种源安溪,其3 a生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92 m、4.66 cm和0.04 m3,超过群体均值的16.4%、37.8%和72.3%。

梁瑞龙,李娟,林建勇,董利军,黄康庭[5](2019)在《楠木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与初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在广西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和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连续2年进行楠木(Phoebe bournei)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楠木苗期生长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生长量随纬度和经度增加而减少;楠木种源地气象因子与苗木生长呈显着关系,其中,温度指标(年均温、≥10℃年积温及无霜期)多呈现正相关关系,降雨指标(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苗期生长最好的3个种源为重庆江津、四川泸州和广西富川,在贝江河林场,其1年生苗比平均苗高高出17.88%~41.43%,比平均地径高出8.83%~19.22%;按约20%的比例选择优良家系,每组试验选择的20个最优家系结果不同,除贝江河林场广西资源家系1年生苗入选,其他均为广西富川、重庆江津、四川泸州3个种源。

黄雨芹[6](2019)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闽楠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提出闽楠(Phoebe bournei)是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 Nees)常绿大乔木,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用材与观赏树种。21世纪以来南方多个省区已建立了闽楠种质资源保存圃,对其生长表型做了较多研究,但针对闽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相对匮乏,闽楠核心种质的构建也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对福建和江西两省共16个闽楠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闽楠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分析参试闽楠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初步构建闽楠核心种质,为闽楠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得到10个高多态性的SSR位点。10个SSR位点共扩增出61个条带,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范围分别为3~10和1.02~3.07,位点多态性(PIC)在0.46~0.83。各位点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指数(PIC)、固定化指数(F)等遗传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1、1.96、0.72、0.35、0.43、0.59、0.28。(2)利用筛选出的10个SSR位点对16个闽楠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的范围为1.91~3.6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的范围为1.11~2.42。观测杂合度(Ho)的范围为0.13~0.47。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25~0.51。Shannon指数(I)的范围为0.42~0.91。固定化指数(F)的范围为-0.24~0.59。总体来看,江西崇义(C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江西井冈山(JGS)与福建政和(ZH)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结果表明,闽楠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其他树种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略高于其他濒危树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不同闽楠群体之间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3)基于10个SSR位点对闽楠天然群体的分化系数以及基因流进行分析,闽楠群体间基因流(N m)为0.835,该基因流程度相较于其他濒危树种,仍属于较低水平;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仅为0.287。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198。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闽楠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206,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289,群体间变异方差分量比占29%,群体内变异方差分量比占15%。群体间分化水平较高,这可能与闽楠天然种群数量少,生境片段化,地理隔离等有关。(4)对16个闽楠天然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闽楠的16个群体在Nei’s遗传一致度为0.60时可以被分为3大群。第一类只有福建大田(DT)1个群体,第二大类包括群体江西泰和(TH)、福建沙县(SHX)、福建松溪(SX)、福建政和(ZH)、福建漳平(ZP)。第三大类包括江西崇义(CY)、江西分宜(FY)、江西上犹(SY)、福建顺昌(SC)、福建尤溪(YX)、福建建瓯(JO)、福建将乐(JL)、江西井冈山(JGS)、福建明溪(MX)、福建建阳(JY)10个群体,其中JGS、MX、JY三个群体在Nei’s遗传一致度约为0.65时可与其他7个群体区分开来划分为两个亚群。PCo A主坐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将JO群体划分到了第二大类。(5)对比四种取样方法构建闽楠核心种质,并将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进行t检验后,选择以基于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在25%的取样比例下选取的种质为核心种质,其Na、Ne、PPB、I的保留率分别为初始种质的98%、104.92%、90.09%、97.94%。筛选出的59份核心种质材料能够较好地代表闽楠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闽楠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于丹,毕泉鑫,赵阳,崔艺凡,句娇,傅光辉,范思琪,陈梦园,王利兵[7](2019)在《文冠果地理种源变异及优良种源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和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选择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测定了文冠果24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并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进行不同种源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种源间种子及苗期性状差异极显着,各性状的重复力为60.1%~98.2%,其中,种宽、种厚和种长的重复力较高,均达到95%以上;种宽与地径呈显着正相关,苗期各性状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海拔与种长、种宽、单粒质量,呈显着负相关,年均日照时间与种厚、苗高呈显着负相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均与种子、苗期性状无显着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选出阜新王府、辽宁海城、内蒙古扎鲁特以及内蒙古奈曼4个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

陈澜[8](2015)在《不同种源福建柏苗期性状差异性研究及优良种源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福建柏[Fokienia hodgirtsii(Dunn) Henry et Thomas]是国家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珍贵用材树种,是继杉木后又一值得推广的优良树种。本试验播种材料选自福建、广东、广西3省17个种源地的福建柏种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主成分分析几种数据处理方式对不同种源一年生福建柏苗苗期性状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选出各方面性状皆兼备的优良种源,旨在为福建柏的幼林期试验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和育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柏种源间球果性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经多重比较,其中广东韶关曲江种源的球果长、宽、重各项指标与其他种源相比差异最大,在0.01水平下最大达到F;球果长、宽、长×宽、长/宽、重各指标表现最佳的是福建龙岩长汀种源,分别达到194cm、1.87cm、3.63、1.04和3.63g。2.福建柏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经多重比较,广西柳州柳北种源的种子千粒重与其他种源相比差异较大,在0.01水平下达到F;种子千粒重最大为广西来宾金秀种源,达到0.9506g;福建龙岩长汀种源种子千粒重种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达22.26%。3.球果和种子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球果和种子各性状间总体上显着相关,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56,球果重随球果长和宽的增大而增大,而千粒重则呈现相反规律。4.对福建柏各种源种子进行催芽试验后得到不同种源种子发芽率存在很大差异的结论。福建龙岩的两个种源和福建泉州的两个种源发芽率相对较高,均超过40%,其中福建泉州安溪种源和福建泉州永春种源超过50%,发芽率最高的是福建泉州安溪种源,达到59.22%。5.对不同种源福建柏生长节律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苗高生长基本呈现“慢-快-慢-快-慢”变化趋势,4-5月份出现第一次生长小高峰,7-8月到达第二次高峰,10月后开始缓慢;地径生长总体呈现“慢-快-慢”趋势,各种源生长6月前规律不大相同,7-8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8月后进入缓慢生长。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苗高地径的拟合结果表明福建柏苗高地径生长过程拟合并不适用该方程。6.福建柏种源间苗高地径中仅苗高呈现显着差异,苗高最大为广西柳州柳北种源,达到25.06cm,地径最大为福建福州永泰种源,达到2.85mm;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变动幅度很相近,广东韶关曲江种源苗高地径变异最大,苗高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0.99%和29.90%,说明其种内生长最不平均。7.福建柏种源间生物量总体上呈现显着差异,广西柳州柳北种源的生物量积累情况与其他种源相比差异较大;生物量积累最大的为广西柳州柳北种源,总鲜重达到6.18g,总干重达到2.23g,地上鲜重达到5.58g,地上干重达到1.94g,地下鲜重达到0.61g,地下于重达到0.29g。8.生物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种源苗生物量在地上地下部分空间分配上呈现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96,可通过测定某部分生物量推测出其他部分的生物量情况。9.福建三明莘口种源苗期生物量在地下积累最大,地下鲜重/地上鲜重和地下干重/地上干重分别达到0.192和0.273;地上部分含水量最高为福建泉州永春种源,干鲜比为0.306;地下部分含水量最高为福建莆田仙游种源,干鲜比为0.460;整株含水量最高为福建宁德古田种源,干鲜比为0.328。福建泉州永春种源在种源内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和干鲜比差异很大,变异系数达到61.52%。10.福建柏根系性状方面,不同种源间根系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根长最大达177.09cm,根表面积最大达34.42 cm2,平均根系直径最大达0.68mm,根体积最大达0.54 cm3,根尖数达159,其中福建三明莘口种源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指标均为最大,其根系情况较其他种源更好;不同种源根系性状间相关性很大,相关系数最大达0.975,在根系分析中,可以通过一种指标推测出其他指标的情况。11.在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活性四种生理指标中,仅种源间叶绿素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的均为福建三明莘口种源,分别达到1181.74mg·g-1,435.03mg·g-1,1616.77mg·g-1,且不同种源间种内变异幅度很大.12.结合福建柏各性状和各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相关系数为0.688,球果长和球果重都随经度增大而增大;生物量积累量随年无霜期的加长而增大,苗高和总干重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小,可溶性糖含量随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13.对福建柏种源四种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结果:球果和种子性状方面,评价最高的一类包括福建省龙岩、福州、莆田、泉州几地共计9个种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情况方面,评价最高的是广西柳州柳北种源;根系性状方面,评价最高的一类包括广东省、福建省龙岩、福州、南平、莆田、泉州、漳州和三明几地共计15个种源;生理指标含量方面,评价最高的是福建福州罗源种源。14.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的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涵盖所有性状88.778%的信息的前6个主成分,最高分207.9150,最低分95.9367,相差111.9783分,选出前5名优良种源分别是:福建三明莘口、广西柳州柳北、福建泉州安溪、福建三明尤溪、广东韶关曲江,排名比较靠后的几个种源是福建福州闽侯、福建莆田仙游、福建龙岩上杭、福建泉州永春、广西来宾金秀。

陈澜,黄树军,荣俊冬,何天友,许雅明,陈礼光,郑郁善[9](2015)在《福建柏种源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福建柏是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一体的珍稀乡土树种。分别从种子品质、生长性状、生长节律、根系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和开花结实等方面对福建柏种源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苗木生长过程的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和细胞分子试验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郑仁华,苏顺德,赵青毅,周宗哲,吴清金,杨宗武[10](2014)在《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2 m、14.78 cm和0.080 8 m3。种源间生长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种源水平上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福建仙游"、"湖南道县"、"福建龙岩"3个速生种源,其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9 m、15.60 cm和0.093 5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41%、2.73%和8.51%;选择出优良单株7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1.51 m、20.72 cm和0.173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5.08%、8.76%和27.05%。

二、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冠果研究概述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
        1.2.2 文冠果地理分布
        1.2.3 文冠果综合价值
        1.2.4 文冠果繁殖技术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1.3.2 种质收集状况及意义
        1.3.3 种质资源评定与利用
    1.4 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研究进展
        1.4.1 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
        1.4.2 种源试验研究
    1.5 早期选择的相关研究
        1.5.1 苗木早期选择的意义
        1.5.2 苗木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1.5.3 苗木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1.5.4 苗木早期选择的方法
        1.5.5 苗木生长与环境因子
    1.6 ASReml和 GGE双标图应用研究
        1.6.1 ASReml的应用研究
        1.6.2 GGE双标图的应用研究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环境数据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种源文冠果油脂特性研究
        2.2.2 不同种源文冠果营养特性研究
        2.2.3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熵值法评价
    2.3 小结
3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形态和质量指标分析
        3.2.2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分析
        3.2.3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3.2.4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地理变异规律
        3.2.5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熵值法分析
    3.3 小结
4 文冠果苗期评价及早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苗期生长状况观测
        4.2.2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BLUP-GGE分析
        4.2.3 文冠果苗期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4.2.5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育种值分析
    4.3 小结
5 文冠果砧木造林表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亲和性的表现
        5.2.2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长表现
        5.2.3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理指标测定
        5.2.4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果实表型和产量测定
        5.2.5 不同种源砧木综合评价
    5.3 小结
6 讨论
    6.1 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
    6.2 文冠果种源×试验地互作效应研究
    6.3 文冠果砧木嫁接新品种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不同种源花榈木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材料培育
    1.4 指标测定方法
        1.4.1 生长指标的测定
        1.4.2 生物量的测定
        1.4.3 生理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计算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理种源花榈木生长特性比较
    2.2 不同地理种源花榈木苗期生物量比较
    2.3 不同地理种源花榈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
    2.4 不同地理种源花榈木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根系活力比较
    2.5 不同地理种源花榈木光合参数比较
    2.6 花榈木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7 不同种源花榈木生长及生理主成分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多花山竹子地理种源初步评价与早期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试验设计
    2.3 评价与选择方法
    2.4 数据采集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理种源多花山竹子生长性状早期差异
    3.2 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3.3 优选地理种源选择与评价
4 结论

(4)福建柏不同种源幼林期生长差异及早期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福建柏种源的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2.2 不同种源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2.3 不同种源福建柏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2.4 优良种源初步选择
3 讨论与结论

(5)楠木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与初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楠木苗期生长差异
    2.2 楠木苗期生长的地理变异规律
    2.3 优良种源选择
    2.4 优良家系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6)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闽楠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闽楠的研究现状
    1.2 遗传多样性概述
    1.3 遗传结构概述
    1.4 核心种质概述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闽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DNA的提取及SSR引物的筛选
        2.2.2 SSR位点的多态性
        2.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闽楠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3 闽楠群体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3.4 闽楠群体间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闽楠核心种质的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4.1.2 数据分析
        4.1.3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4.2 四种取样方法的比较
    4.3 核心种质的构建
    4.4 核心种质的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DNA的提取与SSR引物的筛选
        5.1.2 闽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1.3 闽楠群体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
        5.1.4 闽楠群体的核心种质的构建
    5.2 讨论
        5.2.1 DNA的提取与SSR引物的筛选
        5.2.2 闽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5.2.3 闽楠群体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
        5.2.4 闽楠群体的核心种质的构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7)文冠果地理种源变异及优良种源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种子及苗期性状测定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文冠果不同种源种子及苗期性状变异
    3.2 文冠果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
    3.3 文冠果各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
    3.4 文冠果种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源的选择
4 结论与讨论

(8)不同种源福建柏苗期性状差异性研究及优良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福建柏种源试验综述
        1.1.1 福建柏种源种子品质差异试验
        1.1.2 福建柏种源苗期试验
        1.1.2.1 幼苗生长性状和生物量
        1.1.2.2 幼苗生长节律
        1.1.2.3 幼苗根系性状
        1.1.3 福建柏的种源幼林期试验
        1.1.3.1 生长性状
        1.1.3.2 地理变异规律
        1.1.4 开花结实
    1.2 近年来其他植物种源试验研究情况
        1.2.1 生长节律、生长模型拟合
        1.2.2 光合特性
        1.2.3 胁迫下的研究
        1.2.4 其他方面的研究
    1.3 小结
2. 试验地概况、研究内容、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福建柏各种源球果和种子性状比较试验
        2.2.2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
    2.3 试验材料
    2.4 研究方法
        2.4.1 福建柏各种源球果和种子性状比较试验
        2.4.1.1 球果和种子指标测量方法
        2.4.1.2 球果处理
        2.4.2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
        2.4.2.1 福建柏种子发芽试验方法
        2.4.2.2 试验设计和苗期管理
        2.4.2.3 福建柏各种源苗生长节律试验方法
        2.4.2.4 福建柏各种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指标试验方法
        2.4.2.5 福建柏各种源苗根系指标试验方法
        2.4.2.6 福建柏各种源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方法
        2.4.2.7 福建柏各种源苗可溶性糖含量测量方法
        2.4.2.8 福建柏各种源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测量方法
        2.4.2.9 福建柏各种源苗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
        2.4.2.10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建柏各种源球果和种子性状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3.1.1 不同种源福建柏球果性状比较分析
        3.1.2 不同种源福建柏种子千粒重比较分析
        3.1.3 不同种源福建柏球果和种子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2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结果分析
        3.2.1 不同种源福建柏发芽情况比较分析
        3.2.2 不同种源福建柏生长节律比较分析
        3.2.2.1 苗高地径生长趋势变化
        3.2.2.2 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分析
        3.2.3 不同种源福建柏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较分析
        3.2.3.1 苗高地径差异分析
        3.2.3.2 生物量差异分析
        3.2.3.3 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3.2.4 不同种源福建柏根系性状比较分析
        3.2.4.1 根系性状差异分析
        3.2.4.2 根系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2.5 不同种源福建柏生理指标比较
        3.2.5.1 生理指标差异分析
        3.2.5.2 叶绿素含量比较分析
        3.2.6 福建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
        3.2.7 福建柏种源性状聚类分析
        3.2.8 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
        3.2.8.1 各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8.2 各种源的综合得分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不同种源福建柏球果和种子性状比较
        4.1.2 不同种源福建柏发芽情况比较
        4.1.3 不同种源福建柏生长节律比较
        4.1.4 不同种源福建柏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较
        4.1.5 不同种源福建柏根系性状比较
        4.1.6 不同种源福建柏生理指标比较
        4.1.7 福建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
        4.1.8 福建柏种源性状聚类分析
        4.1.9 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
    4.2 讨论
        4.2.1 球果和种子指标和生长指标
        4.2.2 生长曲线的拟合
        4.2.3 福建柏苗期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差异
        4.2.4 各指标高低和综合得分的差异
        4.2.5 最优种源和根系性状与生理性状的关系
        4.2.6 苗期试验种源评价选择指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福建柏种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柏种源种子品质差异研究
2 福建柏种源苗期研究
    2.1 幼苗生长性状和生物量
    2.2 幼苗生长节律
    2.3 幼苗根系性状
3 福建柏种源幼林期研究
    3.1 生长性状
    3.2 地理变异规律
4 开花结实
5 小结

(10)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状表型分析
    2.2 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2.3 速生优良种源及单株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四、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D]. 麻云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种源花榈木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比较[J]. 金念情,杨彬,韦小丽,肖龙海,段如雁. 广西植物, 2021
  • [3]多花山竹子地理种源初步评价与早期选择[J]. 李肇锋,黄华明,周俊新,余荣卓,陈杰. 福建林业科技, 2020(03)
  • [4]福建柏不同种源幼林期生长差异及早期选择[J]. 李渊顺,沈秋水,温志成,吴木花,许煌忠.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4)
  • [5]楠木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与初步选择[J]. 梁瑞龙,李娟,林建勇,董利军,黄康庭.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4)
  • [6]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闽楠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D]. 黄雨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7]文冠果地理种源变异及优良种源筛选[J]. 于丹,毕泉鑫,赵阳,崔艺凡,句娇,傅光辉,范思琪,陈梦园,王利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2)
  • [8]不同种源福建柏苗期性状差异性研究及优良种源选择[D]. 陈澜.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9]福建柏种源研究进展[J]. 陈澜,黄树军,荣俊冬,何天友,许雅明,陈礼光,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01)
  • [10]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J]. 郑仁华,苏顺德,赵青毅,周宗哲,吴清金,杨宗武.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福建柏树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