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

肾小管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

一、肾小管性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单婧,高卓,胡瑞海,李新伦,邱德俊,伦立德[1](2021)在《不同寻常的多发性泌尿系结石一例》文中认为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然而,反复多发性泌尿系结石,其背后或许隐藏着其他病因。肾小管酸中毒是导致继发性泌尿系结石的原因之一,本院收治了1例患者,因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干燥综合征引起肾小管酸中毒,导致了多发性泌尿系结石。虽然该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但部分患者首发表现并非为常见的口干、眼干,而是首先累及其他器官,表现出罕见的临床症状。因此,本文对这1例误诊20余年,由干燥综合征继发出现反复、多发性泌尿系结石病患者的诊疗资料及2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张龙飞[2](2020)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和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认识及重视,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口干、眼干、夜尿增多伴乏力、低热8个月,发现血肌酐升高5天入院,入院前5天查尿素7.06mmol/L、血肌酐140umol/L、血钾2.48mmol/L、血氯122.4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11.7mmol/L、阴离子间隙(AG)11.9mmol/L、尿PH7.0、尿蛋白1+,CT提示双肾微小结石,入院后检测血抗SSA、抗SSB抗体阳性;下唇腺活检示干燥综合征,Chisholm分级Ⅳ级;肾脏组织病理表现为间质多灶状纤维化伴单个核细胞(以浆细胞为主)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多灶状萎缩,部分管腔代偿性扩张,大部分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节段性增生,免疫荧光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给予患者甲泼尼龙联合羟氯喹治疗,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患者血肌酐一定程度下降,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被纠正后出院。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6月余,醋酸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99.89-115.46umol/L,多次查血钾、血氯、TCO2等均在正常范围,故患者最终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双肾微小结石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多见且以女性为主,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具体可表现为正常阴离子间隙性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乏力、泌尿系结石、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等,除此之外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者在初诊患者中也较多见。p SS肾损害病理特点主要为肾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不同程度呈多灶状浸润,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和肾间质纤维化,病理类型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合并肾小球病变最常见,肾小球病变以系膜区不同程度增生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免疫荧光主要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肾小管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可被纠正,肾功能可一定程度得到恢复且可长期保持稳定,也有患者对其治疗不敏感,逐渐发展至不可逆性肾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肾损害的重要举措。

赫广玉,刘玉佳,高影,韩丹,王桂侠[3](2020)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原因,阐明二者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RM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以DKA转入本科室后诊断为RM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RM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急性肾损害(AKI)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和本例患者出现RM的病因,探讨RM所致AKI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及DKA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发生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患者,女性,56岁,因血糖升高15年,乏力、恶心和呕吐4d入院。查体见患者颜面部水肿,舌质干,皮肤弹性差,心率110min-1,四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肌力Ⅳ级。辅助检查提示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还存在电解质紊乱及血常规异常。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各项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RM、急性肾衰竭、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并发呼吸性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给予大量补液、碱化和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预后良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多种原因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应注意鉴别。由AKI和DKA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在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在救治由RM并发AKI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时,应尽早给予充足的补液、碱化等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许志阳,李文波,黄子达,方心俞,张文明[4](2019)在《12例低磷性骨软化症误诊误治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原因低磷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HO)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解释其机制,分析误诊误治原因,总结诊断方法和治疗规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例HO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HO,7例阿德福韦酯相关(ADVO),2例肿瘤相关(TIO),3例散发性。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多发骨关节疼痛,伴肌肉疲劳无力。患者血磷降低(0.32~0.63 mmol/L),碱性磷酸酶(AKP)升高(136~528 U/L)、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亦升高(39.6~156.7 ng/ml)。ADVO患者的血尿酸常低于正常(72.7~196.4μmol/L),TIO及散发性HO患者血尿酸则大多正常,分别为(331.4~364.5μmol/L)及(138.7~352.7μmol/L)。ADVO尿糖常升高(2.8~11.0 mmol/L),尿蛋白亦升高(0.3~0.7 g/L),TIO及散发性HO尿糖均正常(<1.7 mmol/L),尿蛋白亦正常(<0.1 g/L)。12例中有10例曾被误诊,其中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脊柱关节病5例,膝关节退行性变1例。ADVO患者均停用阿德福韦酯,改用恩替卡韦,同时补充碳酸钙、骨化三醇及磷酸盐治疗(2周至3个月);TIO患者予手术切除肿瘤,1例同时予补充磷酸盐2周;散发性HO长期间断补充中性磷。12例疼痛及肌无力症状均逐渐缓解并最终消失。结论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发骨关节疼痛,生化提示低血磷、高碱性磷酸酶的患者,均应想到HO可能。临床诊断为HO的患者,伴低尿酸血症、非糖尿病性糖尿和蛋白尿考虑ADVO;不伴低尿酸血,尿常规正常的患者应进一步追问家族史及完善相关影像检查鉴别TIO和遗传性及散发性HO。

柏琳,施海涛,范经絮,张金玲,潘淑杰[5](2019)在《应用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生化指标及发病机制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1月该院10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干预使用环孢素A治疗但是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与1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水平(PAC)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以及生化特点,并对其发病机制加以探讨。结果 10例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群[钾(4.1±0.4)、氯(98.4±5.9)、HCO3(24.3±2.4)]对比,钾(5.6±0.2)、氯(114.3±3.2)明显升高,HCO3-(15.3±4.2)减弱(P<0.05),钠(140.3±3.2)、(141.4±3.1)、pH值(7.3±0.2)、(7.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2,P>0.05)。与健康人群对比,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卧、站立体位PRA (0.37±0.22)、PAC (120.54±63.41)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卧、站立体位AT-Ⅱ(94.34±2.35)、(90.57±2.44)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与患者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水平降低有明显关联性,但因病情复杂,相关发病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尚未明确,因此治疗中需及时检测患者PRA、PAC浓度,给予对应干预,如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严重肝肾损伤应及时停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申丛榕,于澈,张璐,苏文燕,吕智美,王荣[6](2018)在《266例成人及儿童肾小管酸中毒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和比较成人及儿童肾小管酸中毒(RTA)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1991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R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年龄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回顾性分析成人及儿童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和特点。结果成人组206例,儿童组60例。成人组RTA以继发性(89.81%)多见,最常见病因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儿童组RTA以原发性(81.67%)多见,继发病因多为系统性遗传代谢病。成人组及儿童组RTA均以Ⅰ型最为常见,Ⅱ型多见于儿童原发性肾小管疾病。首发/主诉症状常为多饮、多尿(41.4%)和疲乏、肌无力(35.3%)。儿童组以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和胃肠道症状等表现突出。RTA误诊及漏诊率为41.4%。治疗包括对症、病因治疗及防治并发症。95.5%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RTA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成人以继发性多见,儿童以原发性多见。应提高对儿童RTA的重视程度,降低漏误诊率及致畸率。

申丛榕[7](2018)在《266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一组远端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表现为高氯性或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尿液酸化障碍等。肾小管酸中毒起病隐匿,可导致中重度低钾血症、肾钙化、尿路结石、骨软化、佝偻病、病理性骨折、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损害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但由于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特异性低、患者就诊科室分散、临床关注度低等原因,肾小管酸中毒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因此,提高相关科室医师对肾小管酸中毒的关注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分析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成人与儿童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相关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检索山东省立医院住院部自1991年1月至2017年9月的归档病案中出院诊断包含“肾小管酸中毒”的患者共364例。在排除重复病例、未确诊病例、临床资料缺失的病例后,将266例肾小管酸中毒纳入本研究。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误漏诊情况、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特征,探究肾小管酸中毒患者临床特征的共性。分析成人及儿童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基本特征以百分率(%)描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基本特征以平均数士标准差(又± s)描述。结果:1.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共266例,其中男39例(14.66%),女227例(85.34%),男女比例1:5.8;成人206例(77.44%),儿童60例(22.56%),平均年龄30.0岁。患者住院天数13±9天,病程30.8±44.8月。成人患者住院科室分散,包括内分泌科(45.1%)、风湿免疫科(33.5%)、肾内科(15.0%)和其他科室(6.4%)。儿童患者首位住院科室为小儿肾内风湿免疫科(43.3%)。2.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70例(26.32%),继发性196例(73.68%)。成人肾小管酸中毒以继发性(89.81%)多见,最常见的继发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89.19%),尤其是干燥综合征。儿童肾小管酸中毒以原发性(81.67%)多见,继发病因以系统性遗传代谢病最为多见。3.经回顾性分析,本组肾小管酸中毒Ⅰ型233例、Ⅱ型15例、Ⅲ型2例、Ⅳ型2例,其余14例未分型。成人及儿童均以Ⅰ型RTA最常见,Ⅱ型RTA常见于儿童的原发性肾小管疾病。4.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系统受损的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41.4%)以及乏力、疲劳、肌无力(35.3%)等,成人患者更为显着。儿童患者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胃肠道症状突出。肾小管酸中毒常并发尿路结石、肾钙化、肾性骨病、佝偻病、肾功能不全、肾积水、尿路感染等。5.共同的实验室特征是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低钾血症(90.0%)、低钙血症(57.0%)、低磷血症,反常性碱性尿及低比重尿等。6.本组患者漏诊率为30.0%,误诊率为11.3%,误漏诊率达41.3%。肾小管酸中毒临床上可被误诊为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中枢性尿崩症、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类风湿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多种疾病。7.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针对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经住院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好转。结论:1.肾小管酸中毒多见于成年女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就诊科室较为分散,主要包括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及肾内科。2.肾小管酸中毒病因复杂。成人以继发性RTA多见,明确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后,应进一步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等潜在疾病。儿童以原发性多见,早期起病,应加以重视。部分患儿可继发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以及系统性遗传代谢病,应避免漏诊。3.成人患者若同时出现低钾血症表现及尿液浓缩障碍,应警惕肾小管酸中毒。干燥综合征合并低钾血症时应警惕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出现难于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及佝偻病应警惕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应提高儿科医师的认知程度,早期识别及干预,防止骨关节畸形、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4.除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外,大多数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低钙血症,患者血钠水平往往正常,治疗上应注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避免严重低钾血症、低钙抽搐等发生。5.肾小管酸中毒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且漏诊率及误诊率高,临床上应仔细甄别。绝大多数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好转,短期预后良好。

张军付,王育新,沈德新[8](2018)在《婴幼儿肾小管酸中毒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儿童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婴幼儿RTA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83 d,因反复发热2月余,呕吐、精神差4 d入院。病初就诊外院,查尿白细胞及痰血培养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按支气管肺炎、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脓毒症治疗,发热无好转,入我院。查体发现发育迟缓,多次实验室检查示:代谢性酸中毒、高氯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尿p H持续>5.5且尿白细胞阳性,遂诊断为远端RTA、泌尿系感染、高钙血症,予碳酸氢钠片、枸橼酸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5 d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尿常规正常,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纠正。结论婴幼儿RTA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于发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血症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RTA的可能,及时行血气分析、尿液分析、氯化铵负荷试验有助于确诊。

陈楠[9](2017)在《阿德福韦酯致低磷血性骨软化症国内、外病例—对照研究并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自2002年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有关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得到临床关注,其中以ADV相关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继发性低磷血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 HO)的报道为主,但目前临床缺乏在乙肝流行病区的大型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相关观察性研究对ADV肾脏不良终点事件定义不统一,导致各研究间的结果无可比性甚或矛盾,部分研究结果严重低估了该病的发病率。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以病例报告为主,尚缺乏相关诊疗共识。研究目的:通过专业检索工具检索国、内外ADV相关HO的病例报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国、内外该类病例的临床表征进而明确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该类病例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及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检索式"adefovir dipivoxil"[Supplementary Concept]AND("Fanconi Syndrome"[Mesh]OR "Osteomalacia"[Mesh])、"adefovir dipivoxil"[All Fields]AND("hypophosphataemia"[A1l Fields]OR "renal insufficiency"[All Fields])检索 PubMed,以"阿德福韦酯"*("低血磷"+"骨软化症"+"范可尼综合征")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留取200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发表的病例报告以及相关研究的个案报道,按病例国籍分为国内组(Native)和国外组(Non-Native),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特征(年龄、性别、ADV治疗史、乙肝病史和其他伴发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ative组和Non-Native组各纳入120、32例,年龄分别为(51.89±10.96)岁、(56.47±11.36)岁(t=-2.084,P=0.039),在青、中、老年组构成上无明显差异(Z=-1.315,P=0.189),男:女分别为 3.29:1 和 3:1(χ2=0.039,P=0.844),比较两组所有男性(116例)及女性(36例)各年龄段的分布构成可见,男性以中年组居多(62/116,53.4%),女性以老年组居多(18/36,50%)(Z=-3.640,P<0.001)。两组患者均有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两组总ADV治疗中位时间分别为60(36,72)个月、57(38,69)个月(Z=-0.076,P=0.939),均以治疗2-5年占比例居多(Z=-0.346,P=0.729),首发骨痛时ADV治疗时间分布两组没有差异,中位时间分别为36(24,48)个月、47.5(28,60)个月(Z=-1.428,P=0.153),但Native组发病时间更早,以2-3年多见(28/87,32.3%),Non-Native组则以4-5年多见(6/22,27.3%)(Z=-1.517,P=0.129)。两组骨痛均起于下肢负重关节,随病情进展逐渐向上肢关节、胸廓蔓延。实验室检查以低血磷,血钙水平正常或偏低,同时伴有尿磷、尿钙大量丢失,血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为特征,常伴有尿糖阳性、尿蛋白阳性,部分病例甚至出现酸中毒。在骨密度的诊断构成中各有19.7%、31.3%的患者存在骨量丢失,50%、50%诊断为骨质疏松(χ2=2.429,P=0.297),患者经过调整ADV治疗以及补磷、活性维生素D等对症支持,预后良好,各有46.3%、18.8%的患者在治疗后第一个月内症状缓解,明显缓解主要见于治疗后3个月内,以国内患者为主(73/80,91.3%)(Z=-3.013,P=0.001)。结论:1.中年男性慢性乙肝患者尤其合并肝硬化者为ADV相关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继发性HO的高危人群。2.ADV治疗1年后即可出现血磷下降以及骨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与国外患者相比,国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相对提前。3.慢性乙肝患者尤其肝硬化者常伴有基础肾脏、骨骼代谢紊乱,对于该类人群应早期监测肾小管功能等指标,避免严重肾脏、骨骼不良事件发生。

冯韵霖[10](2017)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合并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为远端RTA的一种特殊类型,以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伴高钾血症为临床特征,又称高血钾型酸中毒。该病相对少见,国内外常见为个案报道。因高钾血症导致误诊、漏诊甚至死亡,临床上应予以警惕。我科曾收治1例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合并Ⅳ型RTA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二、肾小管性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小管性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寻常的多发性泌尿系结石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 论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病例简介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经过
2 讨论

(4)12例低磷性骨软化症误诊误治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治疗
结果
讨论

(5)应用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使用方法
        1.2.2 使用剂量
        1.2.3 干预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生化检验内容
        1.3.2 PRA (血浆肾素活性) 、AT-Ⅱ (血管紧张素) 以及PAC (醛固酮浓度) 的检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10例Ⅳ型RTA患者血尿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群对比
    2.2 10例Ⅳ型RTA患者卧、立PRA、PAC、AT-Ⅱ水平与正常人群对比
3 讨论

(7)266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婴幼儿肾小管酸中毒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误诊原因

(9)阿德福韦酯致低磷血性骨软化症国内、外病例—对照研究并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阿德福韦酯致低磷血性骨软化症国内外病例对照研究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 阿德福韦酯致低磷血性骨软化症1例报告
    1 现病史
    2 既往史、个人婚育及家族史
    3 体格检查
    4 辅助检查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6 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合并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寻常的多发性泌尿系结石一例[J]. 单婧,高卓,胡瑞海,李新伦,邱德俊,伦立德.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04)
  •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张龙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赫广玉,刘玉佳,高影,韩丹,王桂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4]12例低磷性骨软化症误诊误治临床分析[J]. 许志阳,李文波,黄子达,方心俞,张文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9(05)
  • [5]应用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高钾血症性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研究[J]. 柏琳,施海涛,范经絮,张金玲,潘淑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19(01)
  • [6]266例成人及儿童肾小管酸中毒临床特征分析[J]. 申丛榕,于澈,张璐,苏文燕,吕智美,王荣.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09)
  • [7]266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D]. 申丛榕. 山东大学, 2018(01)
  • [8]婴幼儿肾小管酸中毒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J]. 张军付,王育新,沈德新.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1)
  • [9]阿德福韦酯致低磷血性骨软化症国内、外病例—对照研究并1例报告[D]. 陈楠. 山东大学, 2017(01)
  • [10]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合并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误诊分析[J]. 冯韵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7)

标签:;  ;  ;  ;  ;  

肾小管酸中毒26例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