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跖骨背动脉为根基的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以第一跖骨背动脉为根基的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一、第一跖背动脉蒂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论文文献综述)

杨涛,陈佳,成贝贝,汪帅,江小萌,宋力,周明武,李士民[1](2021)在《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5月—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8例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6岁;患者拇指毁损分度中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4例,对毁损拇指均行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进行修复。6例患者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瓣修复;Ⅱ度毁损拇指采用第1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瓣修复,Ⅲ或Ⅳ度毁损拇指采用第2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瓣修复。术后观察再造拇指及其皮瓣的血运、成活情况及供区的伤口愈合情况。随访10~18个月,观察患指外观、感觉恢复以及足部行走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拇指功能再造进行评价。结果再造拇指及其皮瓣血运、存活情况均良好。供区伤口愈合良好。随访可见再造拇指及皮瓣外观良好,指腹痛觉、触觉恢复良好;足部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患者拇指再造功能评价为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的修复方法,可在Ⅰ期完成伴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毁损的针对性修复,最大限度减小足部供区损伤,缩短早期康复病程,是治疗复杂拇指毁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李木卫,吴巩,黄少耿,张喆,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2](2021)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5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2例。缺损范围2.0 cm×2.5 cm~2.5 cm×3.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3例。急诊手术3例,亚急诊手术5例,于伤后3~5 d进行。切取皮瓣范围2.0 cm×2.5 cm~3.0 cm×3.5 cm;供区直接缝合3例,植皮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质地、感觉及关节自主活动度(TAM),及足部供区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0~5.5 h,平均3.5 h;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8例患者获随访3~20(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质地柔软,弹性良好,与周围组织相似度高,皮瓣TPD为6~15 mm,平均8 mm;手指屈、伸功能良好;足部供区切口I期愈合,行走及跑跳正常,无疼痛不适。结论应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简化皮瓣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杨鹏,修丽军,董英伟,鲁尧,王士源,邵铂添,袁光海,肖静[3](2020)在《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采用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游离或带蒂修复19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随访3~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随访期间皮瓣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进行游离或带蒂修复手术,操作简单,短期效果满意,是修复手足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吕文涛[4](2020)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指创面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49例患者共53指,通过切取前臂静脉皮瓣进行桥接修复。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压砸伤22例,切割伤14例,机器绞伤6例,电锯伤5例,车祸伤2例。右手22例24指,左手27例29指。受伤指别:拇指2指,示指22指,中指20指,环指6指,小指3指。49例53指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0.8cm~6.0cm×2.5cm;血管缺损长度1.0~6.5cm,平均2.6cm;53个手指中,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46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7指。53指中用于桥接断指18指,其中有4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14指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18指均桥接了皮下静脉。采用皮瓣倒置修复受区26指,顺置修复受区27指。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我们将需要静脉皮瓣桥接修复的创面分为三型:Ⅰ型,创面伴有一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无明显障碍者;Ⅱ型,创面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不足者;Ⅲ型,手指离断伴有创面及指动脉缺损者。根据创面的分型,设计三种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分别予以修复。针对Ⅰ型创面采用单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单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Ⅱ型创面采用双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Ⅲ型创面采用双干或多干输入兼输出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的动静脉。结果:本组49例53指,术后4指皮瓣发生动脉危象,2指皮瓣经保守治疗缓解,2指皮瓣经手术探查为桥接指固有动脉近端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重新吻合后缓解;术后11指皮瓣于术后3天内出现张力性水疱,予刺破抽水、换药等对症治疗,7指皮瓣缓解,其中4指皮瓣术后水疱反复出现、肿胀严重,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1例为血肿压迫所致,予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缓解,1例为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桥接静脉后缓解,其中2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指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个月。5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沉着,4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缺失,其余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皮瓣质地均柔软,无明显萎缩,外形不臃肿。前臂皮瓣供区仅留有线状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采用关节总活动度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优:33指,良:12指,可:8指,优良率为85%。采用自制的静脉皮瓣功能评价表对本组皮瓣进行评定,优:12指,良:34指,可:7指,优良率87%。结论:将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分成三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做到精准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桥接了指固有动脉的缺损,覆盖了创面,又重建了远端指体的血供,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方杰[5](2020)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在新鲜上肢标本(天然乳胶灌注)上对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指固有动脉和前臂掌侧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学基础,开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指动脉皮瓣和前臂掌侧静脉皮瓣,flow-through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创面,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四种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经济性,为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提供阶梯化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人体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骨间背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动脉起、止点外径,其血管蒂长度,指固有动脉于近节指骨远1/3段内的外径和前臂掌侧近腕关节处皮下静脉的外径,并记录前臂远1/3段掌侧皮下静脉的数量。临床上分别选择这四种皮瓣修复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和患指总关节活动度。皮瓣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均纳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邻指指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各1例,静脉皮瓣修复18例(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22例(B组)。结果1于近节指骨远1/3段区域内测量示指至小指的桡侧和尺侧指固有动脉外径,分别为(1.01±0.16)mm、(1.29±0.15)mm、(1.28±0.13)mm、(1.33±0.12)mm、(1.25±0.13)mm、(1.11±0.13)mm、(1.09±0.12)mm、(0.98±0.11)mm,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其近、远端外径分别为(1.45±0.10)mm、(0.80±0.09)mm和(1.28±0.32)mm、(1.10±0.32)mm;骨间背动脉蒂长为(13.2±1.5)cm,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蒂长为(2.66±0.56)cm;前臂掌侧静脉平均外径为(1.68±0.29)mm,平均有(5.3±0.82)条静脉。2临床开展皮瓣和患指均顺利存活,无伤口感染。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 mm,患指关节活动度优。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臃肿,示指TAM=95°,示指关节活动度恢复差,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指端两点辨别觉为9mm。A组和B组中40例皮瓣均获得随访,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指固有动脉的管径匹配度高于其他三者,但可供皮瓣面积有限,且牺牲供指主干血管,经济性较其他三者低;2骨间背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血管主干较长,可修复大段缺损,但文献报道骨间背穿支蒂长度为(2.5±0.2)cm,皮瓣移植时易出现血管迂曲打折,影响皮瓣血液供应,且皮瓣臃肿,不利于手功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整形的可能性大,经济性降低;3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修复伴有动脉缺损的手部小面积创面,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济性高于指固有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4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指动脉缺损长度在2.6 cm的重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和静脉皮瓣可适用于修复缺损长度在5 cm以上的重建;5在这四种皮瓣中,推荐应用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作为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据感觉恢复首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邻指指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皮瓣均因其具有固有的缺点,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图35幅;表7个;参151篇。

魏庆宇[6](2020)在《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关节肌腱组合、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游离移植第二足趾三种常用拇指再造方式在拇指Ⅱ-Ⅲ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手外科接受拇指再造手术的拇指Ⅱ-Ⅲ度缺损患者。按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将54名患者分为三组,A组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关节肌腱组合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Ⅱ度5例,Ⅲ度13例,年龄19-56岁,B组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Ⅱ度6例,Ⅲ度12例,年龄20-57岁,C组为单纯移植足二趾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Ⅱ度5例,Ⅲ度13例,年龄24-61岁。所有患者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治疗均为无差异,手术操作均为同一组医师合作完成。术后随访3个月-40个月。观察统计三组患者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再造拇指功能评分;外观评分;感染、血肿、皮瓣坏死或部分坏死的发生率;足部供区AOFAS踇趾-跖趾-趾间关节疼痛功能评分。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住院天数的比较,A组17.33天±3.63 B组18.00天±5.05 C组10.1天±3.37。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20.358,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626>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手术耗时的比较,A组10.86h±0.87 B组9.28h±0.62 C组3.49h±0.59。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542.38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患者再造指的功能评分的比较,A组12.83±0.86 B组10.27±0.83C组12.28±0.96。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41.75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65>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5、三组患者再造拇指的外形评分的比较,A组33.50±1.76 B组33.83±1.92 C组17.22±3.75。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233.751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706>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三组患者中,A组患者中1例发生感染,1例出现术后皮瓣动脉危象,1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B组患者2例出现动脉危象,1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C组患者无感染、血肿、皮瓣部分坏死发生。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做两两比较,A组与B组比较(P=1>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P=0.229>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229>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足部供区AOFAS踇趾-跖趾-趾间关节疼痛功能评分的比较,A组71.17±4.62 B组85.83±3.70 C组70.89±5.30。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62.543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86>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肌腱系统或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修复拇指Ⅱ、Ⅲ度缺损能恢复良好的外观,且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肌腱系统组合再造的功能恢复比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更好。2、单纯游离第二足趾再造修复拇指Ⅱ、Ⅲ度缺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少,适合对外形要求较低或不愿承担较大手术风险的患者。3、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拇指对足部供区伤害小。

巨积辉[7](2019)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多因为脱套的皮肤缺损或毁损,很难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原位再植术,根据手术的复杂、难易程度,其治疗大致分为残端修整、再植、皮瓣修复、再造四个时期。要完全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又要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的确非常困难,目前患者对于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仍是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法,如果不考虑对供区损伤导致的不足,其方案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修复水平,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但是由于切取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造成足趾个数的缺失,加重了供区的损伤,逐步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难题。为了减少供区的损伤问题,我们将脱套伤的拇指或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修复,提出分区修复的概念,即将拇手指的创面分为背侧和掌侧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修复。针对拇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除了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脱套指的指腹及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针对手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第二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覆盖创面和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趾腓侧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指腹、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我们于2012年开始临床上应用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开展了多种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的术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在保留甲瓣和第二趾甲皮瓣可以恢复伤指完美外形的基础上,避免了供区足趾个数缺失的问题,获得了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脱套伤伤情的判断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确定缺损的面积、几何形状以及术中的组织瓣的设计,单靠术者的经验或者简单的一些测量工具,不能做到精确的术前设计,有时在手术中间已经切开供区皮肤时发现血管变异,被迫改变手术方案,造成了新的损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临床迫切的需要能够显示术前伤情、供区血管结构、术中可视化的设计等三维图像系统,改变传统的临床医生培训模式,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术前设计、手术过程的虚拟仿真,并在实际皮瓣切取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脱套伤情,建立三维的伤情数字化显示,做到精准化的手术设计、达到减轻供区损伤的目的。本研究结合了临床影像学技术、计算机医学技术、解剖学、皮瓣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建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分区重建,精确测量需要的组织量及几何形状;利用3D-DSA动脉造影技术明确足部供区组织瓣的血供类型、是否存在变异等,为精确的手术设计切取提供依据;并在临床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重建:探讨利用CT扫描图像数据采集,Arigin 3D Pro,Materialise Magics软件制作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重建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采用分区修复的理念将脱套指的皮肤重建为掌侧、背侧两部分,为精准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可视化的前提。选取一侧新鲜上肢标本,行CT扫描结合软件完成未损伤的手部数字化重建。制作拇指掌指关节平面,示指远指间关节平面,中指近指间关节平面,环指掌指关节平面皮肤脱套伤模型。CT扫描脱套伤模型,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采用医学影像软件Arigin 3D Pro,对脱套手指及脱套皮肤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及脱套皮肤的数字化重建,将其切割为掌侧、背侧两个部分,测量所需要的皮肤面积及形状。将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与软件制作模型的数据导入GraphPad Prims 7进行统计学分析,比照重建数据的准确性。并对三维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手术的皮瓣设计。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1-4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获得了清晰、立体的皮肤脱套伤结构及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模型,脱套伤平面定位准确,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能够有效地显示肌腱及指骨的解剖结构。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分割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尤其是对脱套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为脱套皮肤的分区设计确定提供可视化的前提。获得脱套皮肤的实际数据及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提示软件制作模型的各项数据与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探讨应用3D-DSA造影技术、重建软件对足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足部瓦合皮瓣组合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应用重建的瓦合皮瓣血管数字化模型,结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情模型,术前模拟仿真手术设计、切取,为精准切取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图像。选取3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采用3D-DSA造影,数据导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构建足部血管三维图像。结合前期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根据构建的血管信息分别设计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趾腓侧皮瓣、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足背动脉皮瓣三类方法,数字化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虚拟仿真操作,并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成功获取到足部动脉、静脉血管相关数据及3D图像,获得了清晰的立体的足部血管结构及可视化的、可以360°旋转的图像,准确的构建出本研究所需要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固有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口径、形态分布等,尤其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血管的变异情况,为临床上应用瓦合皮瓣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设计依据。基于DSA造影与设备自带的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重建的瓦合皮瓣,可以根据足部血管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由组合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术前模拟切取,对临床精确手术设计及切取提供便利。第三部分研究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临床应用:对于8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患者,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脱套伤数字化设计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缺损皮肤掌侧、背侧分割,测量所需要的掌背侧皮肤覆盖面积,下肢3D-DSA造影,所得数据传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三维重建足部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设计趾背侧甲皮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瓦合来修复拇指,设计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并在数字化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通过CT扫描重建了拇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应用三维软件对缺损皮肤掌侧、背侧进行分割、测量。8例均行下肢3D-DSA造影,并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重建了足部动脉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分别设计了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修复拇指、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的方法,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手术模拟,术中设计切取瓦合皮瓣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8例均得到精准的瓦合皮瓣修复,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例供区行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随访4~17个月,修复后的拇手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3+,外形逼真,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均属优。足部供区植皮满意,1例轻度色素沉着,其余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通过以上研究,成功构建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能够清晰、动态、立体的显示脱套伤的结构特点。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切割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简单、快捷、直观的进行分区皮瓣设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设计,为临床上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了直观的、立体的、数字化的前提,尤其是对修复脱套伤所需要的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外形的构建,使手术设计更加直观、充分。基于3D-DSA造影技术与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相结合可准确、有效地构建足部血管的数字化设计,整个的构建过程能准确的显示出足部的血管分型、口径、形态学分布及变异情况。可以满足临床上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设计需要,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即能轻松获取所需皮瓣的面积与形状、足部血管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规划,使手术设计更加精准化。临床上采用CT扫描重建伤情数字化设计,供区足部3D-DSA造影三维可视化重建足部血管,设计了多种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可以在术前明确足部血管信息、模拟手术操作以及精准的显微外科修复,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的损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蒋国栋[8](2019)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及供区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2例4侧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足部标本,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第2趾背内侧神经的出现概率,出现位置及直径,走行方向及分支数情况。在标本上设计、切取带趾背内侧神经并且保留胫侧趾底固有神经的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临床应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2例,创面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 1.5cm×1.Ocm,切取皮瓣面积 1.6cm×1.1cm~2.2cm×1.7cm。皮瓣供区植全厚皮片。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皮瓣及供区趾腹分别采用静态两点分辨觉及关节总活动度进行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临床解剖学资料显示,腓深神经沿足背动脉内侧至第1跖骨间隙穿出深筋膜,即分出2支,分别是跸背外侧神经和第2趾背内侧神经,第2趾背内侧神经沿近中节背内侧继续下行终于趾端,神经分布于相应皮肤。第2足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来自第1趾足底总神经,随同名动脉伴行沿第2足趾内侧下行至趾端,分布相应区域皮肤。第2足趾胫侧皮肤由趾底固有神经和趾背内侧神经共同支配。模拟手术显示:皮瓣设计时,能包含第2足趾趾背内侧神经。皮瓣切取时,能无损伤的切取皮瓣轴型动脉和保留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于原位。临床应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2例12指,移植皮瓣及植皮均全部成活。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9个月。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5~8mm,平均6.0mm。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手功能:优9指,良2指,可1指,优良率91.67%。皮瓣供区愈合良好,第2足趾趾腹饱满,趾腹静态两点分辨觉6~10mm,平均7.8mm。足部行走良好,供趾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应用改良第2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既可以恢复手指美观的外形,又重建了良好的感觉功能,同时也减少了足趾供区的损害,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吴海林[9](2018)在《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4年01月-2016年06月,设计应用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7例7指,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5岁。受伤原因:冲床压伤3例,机器切割伤2例,挤压伤2例。损伤部位:拇指近节掌侧1例,拇指近节背侧1例,示指近节掌侧3例,中指中节掌侧2例;其中双侧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2例,单侧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4例,伸肌腱缺损1例,指动脉神经缺损长度约1.8cm-3.0cm,伸肌腱缺损长度约2.0cm,均无法直接缝合修复。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53.0 h,平均2.0 h,手术时间为3.04.5 h,平均3.6 h。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Ⅰ型,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2.5cm-3.5cm×5.5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为9个月,术后皮瓣外形恢复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12mm,平均为10mm。伤指血运良好,感觉恢复良好,修复侧两点辨别觉为6-15mm,平均为10mm。足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远期随访无明显瘢痕增生,足部功能未受影响。结论应用游离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可一期同时修复手指伴动脉神经肌腱缺损的创面,术后皮瓣及指体血供良好,伤指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指复合组织缺损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徐磊,巨积辉,金光哲,蒋国栋,侯瑞兴[10](2017)在《三种不同形式的足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3种不同形式的足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15年9月,应用3种不同形式的足部双叶皮瓣修复23例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姆趾腓侧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相邻手指两处创面10例,足背皮瓣联合(?)趾腓侧皮瓣修复手部加手指两处创面2例,足背两块串联皮瓣修复手部两处创面11例。足部供区采用全厚层皮片植皮。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手外观、功能、感觉恢复3个方面。结果本组23例46块皮瓣均一期成活,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自然,不臃肿,手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S2S4,足部供区植皮3例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局部瘢痕增生轻微,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3种不同形式的足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满意效果,根据创面具体情况可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

二、第一跖背动脉蒂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跖背动脉蒂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论文提纲范文)

(3)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手部创面修复
        1.2.2 足部创面修复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案的选择
    4.2 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治疗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4.2.1 优点
        4.2.2 缺点
        4.2.3 手术注意事项

(4)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方法
        1. 手术方法
        2. 术后处理
        3. 疗效评定标准
三、结果
    (一) 皮瓣成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二) 功能评定结果
四、典型病例
    (一) 典型病例1
    (二) 典型病例2
    (三) 典型病例3
五、讨论
    (一)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成活机制
    (二)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及分型
    (三) 静脉皮瓣的分型
    (四)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分型
    (五)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原则
    (六) 关于术后并发症方面
    (七) 关于术后功能评价问题
    (八) 前臂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优点和缺点
    (九) 注意事项
六、总结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修复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1.1 实验标本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1.3.2 标本解剖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1.3 手术方法
        2.1.4 术后处理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2 骨间背动脉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3 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3 讨论
        2.3.1 手指皮肤生理特点及修复要求
        2.3.2 皮瓣的疗效分析
        2.3.3 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3.1 血管移植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3.2 指动脉转位修复
    3.3 Flow-through皮瓣桥接血管修复
        3.3.1 非生理性静脉皮瓣桥接修复
        3.3.2 生理性穿支皮瓣桥接修复
    3.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拇指缺损的治疗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伤情的数字化重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五、今后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论
综述一:手部皮肤脱套伤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3D可视化设计在穿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附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发表论文四
    发表论文五
    发表论文六
致谢

(8)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临床解剖学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1、改良第2足趾胫侧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2、皮瓣的优缺点
        3、皮瓣切取的注意事项
    (四) 小结
三、临床应用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2、一般资料
        3、手术方法
        4、术后处理
        5、评定方法
        6、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1、供区与受区移植组织成活情况
        2、功能评定结果
    (三) 典型病例
    (四) 讨论
        1、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选择
        2、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
        3、第2足趾供区的恢复
        4、本术式的优、缺点
        5、本术式的适应证
        6、术中注意事项
        7、关于术后康复
    (五) 小结
四、总结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手指创面修复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八、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九、致谢

(9)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一般资料
    2.3 手术方法
        2.3.1 受区准备
        2.3.2 供区准备
        2.3.3 皮瓣切取
        2.3.4 皮瓣移植
    2.4 术后处理
    2.5 术后康复治疗
    2.6 术后随访
3 结果
    3.1 皮瓣成活情况
    3.2 供区情况
    3.3 功能评价情况
    3.4 随访评价
    3.5 手功能评定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5.1 第一跖背动脉的解剖基础
    5.2 术前第一跖背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性
    5.3 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的优、缺点
    5.4 手术适应征
    5.5 手术注意事项
    5.6 术后康复治疗
    5.7 术后皮瓣感觉恢复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综述
    参考文献
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 致谢

四、第一跖背动脉蒂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论文参考文献)

  • [1]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 杨涛,陈佳,成贝贝,汪帅,江小萌,宋力,周明武,李士民.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9)
  • [2]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J]. 李木卫,吴巩,黄少耿,张喆,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4)
  • [3]带腓深神经终末支的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J]. 杨鹏,修丽军,董英伟,鲁尧,王士源,邵铂添,袁光海,肖静.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0(04)
  • [4]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吕文涛. 苏州大学, 2020(02)
  • [5]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D]. 方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D]. 魏庆宇.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7]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9(04)
  • [8]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蒋国栋. 苏州大学, 2019(04)
  • [9]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 吴海林. 苏州大学, 2018(01)
  • [10]三种不同形式的足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J]. 徐磊,巨积辉,金光哲,蒋国栋,侯瑞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7(06)

标签:;  

以第一跖骨背动脉为根基的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