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23个无性系引种试验

杨树23个无性系引种试验

一、23个杨树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巍,蔄胜军,彭儒胜,尹杰,吴建军[1](2021)在《欧美杨111在辽宁地区引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选育出适合辽宁中南部地区推广栽植的速生抗逆杨树新品种,对引进到辽宁的欧美杨111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研究。该研究以中辽1号杨为对照,通过无性系苗期测定、多点区域生长对比试验、抗病性评价、材性及制浆造纸性能测试等,最终选育出速生、抗病性强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11。在辽宁绥中县,8年生欧美杨111平均胸径28.29 cm,平均树高19.5 m,平均单株材积0.577 m3,分别超过对照种中辽1号杨18.12%、11.43%和36.08%,表现出明显的速生优势。同时该品种还具有抗病性强、干形好、易繁殖、材质优良等特点,可作为辽宁中南部地区推广应用的高产抗病杨树新品种。

刘巍,蔄胜军,梁德军,彭儒胜,尹杰,侯庚[2](2021)在《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77的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对新引进到辽宁的欧美杨177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研究。以中辽1号和赤峰杨为对照,通过无性系苗期测定、多点生长对比试验、抗病性评价、材性及制浆造纸性能测试等,最终选育出速生、抗病性强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77。在辽宁黑山,9年生欧美杨177平均胸径22.27 cm,平均树高17.2 m,平均材积0.379 m3,分别超过中辽1号18.77%、16.22%和36.82%。其总叶面积大,速生期内净光合速率较高,表现出优良的幼苗生长性状,且对杨树叶锈病具有高度抗性。同时该品种还具有干型好、易繁殖、材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适合于辽宁中南部地区推广应用的高产抗病杨树新品种。

亓军红[3](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周忠诚,王瑞文,叶中亚,郑京津[4](2019)在《江汉平原引种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及抗性研究》文中提出为筛选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的杨树优良无性系,以引进的‘丹红杨’等19个杨树无性系及江汉平原原主栽品种‘中潜3号’为材料,分别分析林龄6年和12年时20个无性系的生长量、材性及抗性。林龄6年和12年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丹红杨’、‘巨霸261’、‘DD102-4’‘、南林895’‘、巨霸2025’等5个无性系表现突出,12年材积分别高出对照107.7%、50.18%、39.8%、50.9%、42.1%;5个无性系在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方面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丹红杨’‘、鲁山杨’抗病虫性最强。结合材积生长节律分析,认为‘丹红杨’适合培育中小及大径材‘,巨霸261’适合培育大径材,其他3个无性系适合培育中小径材。

郑世锴[5](2017)在《3个半常绿-常绿杨树优良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7—1990年,中国林科院组织了有5个省市参加的杨树引种栽培协作组,从4个国家引进了25个杨树无性系。通过10多年的实验研究,由从巴基斯坦提供的7个杨树无性系中,优选出3个半常绿-常绿优良的无性系:A-65/27、A-65/31和A-61/186。经5省市栽培实践表明,它们容易繁殖、适应性强、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材质好,适于营造用材林和"四旁"绿化。其最大特点是:在我国南方,冬季不落叶或半落叶,生长时间长达10个月以上。这在杨树引种史上有所创新,使我国杨树栽培区扩大到福建、广东、云南和四川等省的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各省。

龚细娟[6](2016)在《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杨树作为重要的用材树种,在我国的用材林相对缺乏的前提下,其栽培和选育一直受到国家和业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10种选育的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定株后苗期表现,以及10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试验地区造林(洪北区域化试验林(湖北武汉)、君山区域化试验林(湖南岳阳)和西洞庭区域化试验林(湖南常德)),测定各无性系三年内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的变化,并拟合了 10个杨树无性系幼龄期(三年内)的树高和胸径的logistic生长模型;通过测定各区域的土壤状况,分析了杨树无性系生长指标与土壤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苗期生长过程中,10个杨树无性系苗高和地径在定株后六个月内的苗期表现差异显着(P<0.05)。无性系147在定株后,生长表现最差,不适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无性系476、623和680苗期表现较好,并显着优于优良无性系77。(2)10个杨树无性系在三个不同区域造林,各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明显,且同一无性系在不同区域的生长也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无性系623、423和680三者胸径和树高都相对较高,且优于优良无性系77;另外,无性系147和451胸径和树高均相对较低。如在西洞庭区,无性系623、423和680树高和胸径的三年单株总生长量分别高达16m和22cm以上,而无性系147和451树高和胸径的三年单株总生长量分别仅为14.5m和17cm以下。因此通过幼龄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的选择,无性系623、423和680均表现较优,可以继续通过其他方面进一步鉴定其是否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三个区域中,西洞庭的土壤状况更适合杨树无性系的生长。(3)通过10个杨树无性系在造林三年内的胸径和树高的变化,分别拟合了 10个无性系的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度均高于0.900,拟合效果较好。这对无性系日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三个区域中土壤养分间的差异较大,同时相同无性系在不同区域中的生长量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杨树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均与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关系,部分无性系的树高或胸径与速效氮和速效磷显着正相关,表明氮和磷是杨树幼龄期杨树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养分,而钾肥对杨树生长作用不明显。

史禹博[7](2014)在《杨树新选无性系抗溃疡病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杨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栽培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杨树人工林栽植面积的扩大,树木品种单一,抗病性下降。其中溃疡病对杨树人工林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溃疡病是杨树枝干部真菌病害,目前尚未有对溃疡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药品,可以利用传统的选择育种方法培育出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本文以69杨(Populus deltoids CV.‘I-69/55’)天然杂种无性系、银白杨和84K杨[Populus alba×(P. alba×P. glandulos)]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田间试验林、水培条、愈伤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调查法、人工接种法、生理生化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各个无性系在溃疡病发病期的田间感病情况,分析了各个无性系在田间的抗病性程度。测定了各个无性系水培条和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后的感病情况、细胞内抗氧化酶的产生和积累程度,分析了各个无性系水培条和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的抗病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种杨树新选无性系的试验林在溃疡病连续三个发病期的抗病性调查后,计算各个无性系的感病指数。结果表明:69杨天然杂种无性系中属于高度抗病的无性系是03-南-2-21、69杨、03-北-27-1和03-北-3-1;属于抗病的无性系是03-南-5-11、03-南-1-13和03-南-4-24,属于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是03-南-4-1、03-北-1-17、03-南-3-2和03-北-1-15。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中属于高度抗病的无性系是02-9-22、02-11-10、毛-30、101杨、02-8-21和河北杨;属于中度抗病的无性系是02-12-29、02-14-26、02-5-9和02-4-22;属于抗病的无性系是02-8-30、02-8-26、02-13-26、02-4-32、02-4-5、02-4-36和02-10-20;属于中度感病的无性系是02-15-5、02-20-24、02-21-30、02-7-23、02-15-18、02-21-11、02-6-2、02-21-33、02-5-22、02-6-26、02-3-20和02-12-26;属于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是02-12-33和02-7-22。2.对2种杨树新选无性系的水培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后,观察各个无性系接种点的发病天数,以发病天数作为分级标准,分别计算各无性系的感病指数,发现:69杨天然杂种无性系水培条的抗病性从强到弱依次为:69杨>03-北-3-1>03-南-1-13>03-南-4-1>03-北-1-15,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水培条的抗病性从强到弱依次为:02-9-22>毛-30>I-101>02-8-21>84K>02-12-29>02-21-13>02-3-32。3.对2种杨树新选无性系的水培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后,0~10天内,每2天取样一次,测定各个无性系水培条树皮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三种酶的活性,以酶活性为依据,得到抗病性大小。结果显示:69杨天然杂种无性系水培条的抗病性从高到低依次为:69杨>03-北-3-1>03-南-1-13>03-南-4-1>03-北-1-15,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水培条的抗病性从高到低依次为:02-9-22>毛-30>I-101>02-8-21>84K>02-12-29>02-21-13>02-3-32。4.对2种杨树新选无性系的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后,观察72h菌丝在愈伤组织上侵染的面积,并以侵染面积为分级标准,分别计算各无性系的感病指数,发现:69杨天然杂种无性系愈伤组织的抗病性从强到弱依次为:69杨>03-北-3-1>03-南-1-13>03-南-4-1>03-北-1-15,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愈伤组织的抗病性从强到弱依次为:02-9-22>毛-30>I-101>02-8-21>84K>02-12-29>02-21-13>02-3-32。5.对2种杨树新选无性系的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后,0~96h内,每12h取样一次,测定各个无性系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酶活性为依据,得到抗病性大小。结果显示:69杨天然杂种无性系愈伤组织的抗病性从高到低依次为:69杨>03-北-3-1>03-南-1-13>03-南-4-1>03-北-1-15,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无性系愈伤组织的抗病性从高到低依次为:02-9-22>毛-30>I-101>02-8-21>84K>02-12-29>02-21-13>02-3-32。

罗广元,唐志红[8](2014)在《我国美洲黑杨无性系引种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全世界黑杨派有2个种,即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和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而我国只有新疆阿尔泰地区有欧洲黑杨分布,美洲黑杨却没有天然分布[1]。自1950年意大利选育出几个美洲黑杨栽培无性系以来,美洲黑杨及其栽培无性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先后培育出了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的一系列杂交种,主要有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的杂种后代———欧美

蔄胜军,刘巍,王胜东,杨志岩,纪纯阳,韩兆伟[9](2014)在《中辽1号杨在辽宁地区引种研究》文中认为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刘巍,蔄胜军,纪纯阳,韩兆伟,杨森[10](2013)在《我国杨树枝干病害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杨树病害种类多,其中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有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溃疡病。近年来,随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杨树新品种的大力推广、人工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树病害也随之加重。从病害的危害现状、抗性研究、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溃疡病进行了综述。

二、23个杨树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个杨树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欧美杨111在辽宁地区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苗高生长进程测定
        1.3.2 多点区域生长对比试验
        1.3.3 杨树苗期叶锈病抗病性评价
        1.3.4 木材材性及制浆性能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欧美杨111品种特性
    2.2 欧美杨111苗高年生长进程
    2.3 欧美杨111多点区域对比试验
    2.4 欧美杨111叶锈病抗性评价
    2.5 欧美杨111材性及制浆性能
3 结论

(2)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77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苗高生长节律测定
        1.3.2 单株叶面积测定
        1.3.3 净光合速率测定
        1.3.4 杨树苗期叶锈病抗性评价
        1.3.5 多点区域对比试验
        1.3.6 木材材性及制浆性能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高生长节律
    2.2 叶面积生长指标
    2.3 净光合速率(Pn)生长季变化
    2.4 杨树叶锈病抗性评价
    2.5 区域试验生长情况
    2.6 材性及制浆性能
3 讨论
4 结论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4)江汉平原引种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及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调查与分析
        1.4.1 生长性状调查分别于2009年11月、2015年11
        1.4.2 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调查
        1.4.3 病虫害调查
    1.5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性系间6年生的生长差异分析
    2.2 无性系间12年生的生长差异分析
    2.3 抗性分析
    2.4 优良无性系材积生长节律
    2.5 材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5)3个半常绿-常绿杨树优良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1.1 福建省协作组
    1.2 湖北省协作组
    1.3 云南省协作组
    1.4 重庆市协作组
2 试验方法
    2.1 福建省协作组
    2.2 湖北省协作组
3 试验材料
4 结果与分析
    4.1 福建省协作组
        4.1.1 生长情况
        4.1.2 关于物候期
    4.2 湖北省协作组
    4.3 云南省协作组
        4.3.1 昆明市澄江县、寻甸县和玉溪市试点
        4.3.2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试点
    4.4 重庆市协作组
    4.5 四川省协作组
5 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6)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杨树简介
    1.2 杨树育种研究现状
        1.2.1 杨树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杨树纸浆林无性系选择研究概述
    1.3 杨树幼苗养分吸收的研究现状
        1.3.1 杨树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1.3.2 影响杨树吸收养分的因素
        1.3.3 杨树幼苗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1.4 林地土壤养分的研究
        1.4.1 土地养分研究理论
        1.4.2 土壤中的氮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3 土壤中的磷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5 生长模型构建的研究
        1.5.1 生长模型的选择
        1.5.2 利用生长模型对杨树生长过程进行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论文开展的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洪北区域化试验林
        2.1.2 君山区域化试验林
        2.1.3 西洞庭区域化试验林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杨树无性系的选择
        2.3.2 10个杨树无性系当年扦插苗生长状况的调查
        2.3.3 10个杨树无性系区域化造林
        2.3.4 10个杨树无性系在不同区域中的生长指标的调查
        2.3.5 3个造林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2.3.6 分析10个杨树无性系各生长指标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3.2 10个杨树无性系幼苗生长
        3.2.1 10个杨树无性系的成活率调查
        3.2.2 10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化
        3.2.3 10个杨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变化规律
    3.3 不同区域中10个杨树无性系生长状况分析
        3.3.1 10个杨树无性系在3个造林区域中三年的生长量变化
        3.3.2 造林第3年同一区域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的比较
        3.3.3 造林第3年同一无性系不同区域生长性状的比较
        3.3.4 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规律
        3.3.5 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模型的拟合
    3.4 三个区域土壤状况测定及其与杨树无性系生长量的相关性
        3.4.1 三个区域土壤状况
        3.4.2 10个杨树无性系生长量与土壤状况的相关性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3个区域化试验林照片
致谢

(7)杨树新选无性系抗溃疡病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现状
        1.1.1 杨树溃疡病主要病原及危害症状
        1.1.2 杨树溃疡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1.1.3 杨树溃疡病防治方法
    1.2 杨树抗溃疡病研究进展
        1.2.1 表观调查研究
        1.2.2 生理生化研究
        1.2.3 病理化学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调查的材料
        2.1.2 室内水培条及愈伤组织材料
        2.1.3 供试菌种
    2.2 试验试剂和设备
        2.2.1 主要试验试剂
        2.2.2 主要试验设备
    2.3 田间抗溃疡病抗性调查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抗溃疡病的分级标准
        2.3.3 抗溃疡病的抗性分类
        2.3.4 检验抗病性分级的差异性
    2.4 室内水培条抗溃疡病抗性测定方法
        2.4.1 准备菌种
        2.4.2 准备材料
        2.4.3 接种菌种
        2.4.4 水培条抗溃疡病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
        2.4.5 水培条抗溃疡病生理指标测定取样方法
        2.4.6 水培条抗溃疡病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5 愈伤组织抗溃疡病抗性试验方法
        2.5.1 准备菌种
        2.5.2 准备材料
        2.5.3 接种菌种
        2.5.4 愈伤组织抗溃疡病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
        2.5.5 愈伤组织取样
        2.5.6 愈伤组织抗溃疡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抗溃疡病抗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黑杨各无性系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3.1.2 白杨各无性系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水培条人工接种溃疡病抗病性结果与分析
        3.2.1 水培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抗病性调查
        3.2.2 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水培条树皮内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
    3.3 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抗性结果与分析
        3.3.1 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抗病性调查
        3.3.2 人工接种溃疡病病菌愈伤组织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田间抗溃疡病调查结论
        4.1.2 室内人工接种水培条抗性调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4.1.3 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抗性调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4.2 讨论
        4.2.1 关于溃疡病自然感病的研究
        4.2.2 关于水培条人工接种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测定研究
        4.2.3 关于愈伤组织人工接种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测定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我国美洲黑杨无性系引种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美洲黑杨引种研究现状
2 国内美洲黑杨引种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9)中辽1号杨在辽宁地区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试验材料
    1.3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中辽1号杨形态特征和物候观测
        2.1.1形态特征
        2.1.2物候观测
    2.2生长情况对比
    2.3中辽1号杨的生长进程
    2.4中辽1号杨等对杨干象抗性
    2.5材性测试
3结论与讨论

(10)我国杨树枝干病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杨树枝干病害
    1.1 杨树烂皮病
    1.2 杨树溃疡病
2 危害现状
3 抗性研究
    3.1 派间抗病性差异
    3.2 现有品种抗病性评价
4 防治措施
    4.1 栽培措施
    4.2 防控技术研究
    4.3 抗病良种选育
    4.4 生物化学防治
5 小 结

四、23个杨树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欧美杨111在辽宁地区引种试验研究[J]. 刘巍,蔄胜军,彭儒胜,尹杰,吴建军. 辽宁林业科技, 2021(05)
  • [2]杨树新品种欧美杨177的综合评价[J]. 刘巍,蔄胜军,梁德军,彭儒胜,尹杰,侯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江汉平原引种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及抗性研究[J]. 周忠诚,王瑞文,叶中亚,郑京津.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7)
  • [5]3个半常绿-常绿杨树优良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郑世锴. 林业科技通讯, 2017(04)
  • [6]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龚细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5)
  • [7]杨树新选无性系抗溃疡病测定研究[D]. 史禹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8]我国美洲黑杨无性系引种研究现状[J]. 罗广元,唐志红. 林业科技, 2014(01)
  • [9]中辽1号杨在辽宁地区引种研究[J]. 蔄胜军,刘巍,王胜东,杨志岩,纪纯阳,韩兆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14(01)
  • [10]我国杨树枝干病害研究进展[J]. 刘巍,蔄胜军,纪纯阳,韩兆伟,杨森. 林业科技开发, 2013(01)

标签:;  ;  ;  ;  

杨树23个无性系引种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